第129章 朝廷的決策(第2/2頁)
章節報錯
鎮西軍前往協防。”
隨即,幾位大臣出班,表示贊同崔巒的建議。
太傅朱相如出班奏道:“陛下,老臣認為崔尚書所言不妥。”
姚鎮山看著朱相如,“哦,太傅不妨說說,有何不妥?”
“如今鎮北軍已到達涼州地界,與傅青雲的叛軍形成對壘,如若回防,叛軍勢必藉機擴張地盤,趁勢做大,後患無窮。”
“那太傅可有其它辦法?”
“攘外必先安內!鎮北軍非但不能撤,而且還要調派宕州、晉州兵馬,從東線和南線對傅青雲的叛軍形成三面夾擊的包圍之勢,叛軍必然首尾不能相顧,傅青雲必除!”
太尉李俊一旁問道:“如此,傅青雲叛軍之患的確可除,但北境三關之危如何解除?”
太傅朱相如說道:“派出使者與鴞國談判,割讓黃河以北三州。以換取和平。可調派鎮西軍駐紮於黃河南岸。以防鴞國軍隊渡河,對我京都造成威脅。待到傅青雲的叛軍剿滅之後,與鎮北軍一起再將北境三州收回。”
此言一出,朝堂上頓時一片譁然。
“我覺得此緩兵之計可行。河北三州暫時先給他們。日後再收回來嘛。”
“再收回來?你說得輕巧,你們這些書生,沒上過戰場,根本不知道戰場上的兇險,今天讓出去簡單,要想再收回來,難於登天。”一武將氣得差點罵人了。
“不然,怎麼辦?既要平判,又要戍邊,兵力不夠啊。”
“再說,即使調鎮北軍回防,也不一定能守得住。還不如干脆放棄北境三州。”
一時間說什麼的都有。
“安靜。”太監尖細的嗓音響起。
經過一番爭論,最終決定採納太傅朱相如的意見。
一個時辰後,欽差便帶著聖旨和虎符出了京都。
一同送信出京都的還有兩撥人。
一撥是三皇子烑啟亮的人。
另一撥是五皇子姚啟銘的人。
雁門關。
一品車騎大將軍、雁門關主將鄭海龍屹立在城頭,手執長槍,望著遠處那密密麻麻的鴞國大軍,心情無比沉重。兩天前,鴞國發起了第一波衝鋒。雁門關以不到八千的兵力,抵禦十萬鴞國人。一戰下來,死傷兩三千。
再這樣下去,不肖一天,這幾千人就得全軍覆沒。
訊息送出去了,既不見鎮北軍回防,也不見朝廷的援軍。
自己早就做好了戰死沙場,馬革裹屍的準備。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關內數萬百姓慘遭鴞國人的鐵蹄之下啊。
昨天一早已經通知城內百姓逃向南邊。可還是有不少百姓故土難離,捨不得自己的家園,不願意走。
九原城、高闕城同樣如此。
北境三關危在旦夕。
:()棄婿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