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上元節(第1/2頁)
章節報錯
上元節,作為一年中的第一個月圓之夜,被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也是個大節日。每年的這個時候,皇帝都會帶領文武百官舉行盛大的祭月儀式,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今年也不例外,祭月儀式結束後,皇帝攜永寧王以及其他皇室宗親一同返回皇宮,準備舉行一場隆重的家宴。
皇帝的這位皇叔,雖然熱衷於風花雪月之事,但他的子嗣卻並不多。他膝下僅有兩個兒子,墨宇辰和墨宇昊,而墨宇辰與墨宇昊也都各自育有一子。
可以說,皇家的血脈在皇帝的父親那一輩只有兄弟兩人,而到了他們這一代則增加至兄弟五人。
如今,永寧王擁有兩個兒子,分別由正妃和側妃所生,其中正妃的長子名為墨承晗,側妃的次子名為墨承瑜。此外,皇上還有一個長子墨承鈺。
今日,皇室宗親難得齊聚一堂,氣氛格外熱烈。
隨著宗室女眷們的陸續到來,現場逐漸熱鬧起來。就在這時,只聽一聲高呼:“太后駕到!”眾人紛紛起身跪拜迎接。太后入座後,與皇上寒暄了幾句場面話,隨後宣佈宴會正式開始。
眾人盡情享受美食佳釀,興致勃勃地吟詩賦詞、賞月猜謎,女眷們則聚在一起閒聊家常,歡聲笑語不斷。
永寧王妃平時很少入宮,這次節日入宮,太后許久沒見這位兒媳,便吩咐身邊的太監:“去,在貴妃下首位置給永寧王妃安排一個位置。”
待永寧王妃坐下後,太后親切地開口道:“阿寧啊,最近府上可還好?承晗最近功課怎麼樣?”
永寧王妃恭敬地回答:“回母妃,府上一切如故,晗兒功課做的很好,昨天老師還誇他功課做得好呢。”太后欣慰地點點頭:“那就好,沒事帶著承晗時常來看看哀家。”永寧王妃微笑著說:“是,母妃,晗兒時常想念祖母,只是學習功課繁重,沒能常來看望您。”太后拍了拍她的手,安慰道:“晗兒這孩子聰明伶俐,早該上國子監了,只是皇室宗親稀少,才一直沒有去。”永寧王妃附和道:“是啊,母妃說得對。”太后思索片刻,說道:“皇上,明天把國子監安排一個老師,讓宗親的幾個孩子一起去國子監讀書,也好有個伴。”皇帝點頭表示同意:“好,聽母后的。”太后接著說:“不如把一品二品三品官員的孩子都安排到國子監,讓他們提前認識,以後可以給皇子,或是世子找一個伴讀。”皇帝和永寧王妃對視一眼,齊聲應道:“是。”太后滿意地點頭。
這邊太后與永寧王正妃暢聊,那邊永寧王側妃心裡不是滋味,同樣是永寧王的女人,這待遇差別可真大啊。自己生的兒子也不受待見,進宮這麼久了,太后連問都沒有問一句。
其實永寧王妃在府中的日子過得也不順心,王爺根本就不待見她。
王爺喜歡側妃,對側妃所生的兒子更是寵愛有加。王爺有心立側妃的兒子墨承瑜為世子,但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王爺又忌憚王妃孃家的勢力,不敢輕易得罪,更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請立墨承瑜為世子,只能作罷。
側妃見狀,趕忙讓侍女悄悄將墨承瑜叫過來,並低聲囑咐了幾句。墨承瑜走到墨承晗身邊,輕聲說道:“哥哥,我們不常來拜見祖母,不如給祖母準備一份禮物吧?這樣祖母見到我們的禮物一定會很開心的。”
墨承瑜仔細一想,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兩人一同拿起禮物,上前向太后行禮道:“祖母好!見過祖母。”
“快起來!過來讓祖母好好看看。”二人點頭上前。太后把孩子見到眼前,看了一會,一直稱好,“這兩個孩子長的像曜兒小時候,以後一定會有大出息。”
皇上在一邊沒有說話,眼神卻看了一眼大皇子,大皇子與墨承瑜有五分相似,知道的他們是堂兄弟,不知道的會說是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