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母立刻想當然的問:“是做什麼的人?個體戶?”

現在已經是84年了,做的好的個體戶,已然開始從肩扛手提遠行廣州的生存狀態中解放了出來,變成了省城的大批發商,大渠道商了。

就是做的普通的個體戶,如果人精明一些,運氣不差的,一個月賺到幾千塊是很輕鬆的,幾年下來,家產變成數十萬元,又拿數十萬元再投資的個體戶不在少數。

姚母遠遠的看了幾眼路口的車,也看不清上面的牌子,想當然的覺得是輛普通的小車。

對西堡鎮人,或者南湖市人來說,一輛車是很體面的道具,但對老平江人來說,見多識廣的他們已經知道車與車是不同的了。

80年代,私人購買的汽車,主要來自於三個渠道,一個自然是正規渠道購買了,這裡需要鼓囊囊的錢包以外,還需要人脈關係,你得把正規渠道購買的汽車,掛靠在某個單位的下面,再交各種稅費管理費,剝掉三層皮以後,才算是有一輛新車。

剩下兩個渠道,就不一定是新車了。一個是目前常見的走私汽車,海南全省做了一段時間,賴昌星也做了很長時間,有的汽車是整船運來的,比如海南的車,通常會比較新,而且上了牌照。一種是零件拆出來送來得,這種就不能保證全新了,而且不一定能正規上牌。

最後一個渠道,也是普通個體戶裝樣最多的,其實是購買政府淘汰下來的二手車。

其實也不一定是淘汰的車,中國是有強制報廢制度的,一些單位的汽車買來開一段時間,開得路程長了,出了事故了,或者領導不想要了,都會賣掉。當然,背景硬扎的,可以讓單位將買來不久的車低價賣給自己,然後讓公家再掏錢買新車。

不過,普通水平的個體戶,還是隻能買較舊的二手車,比如北京吉普,就是小地方個體戶最常買的車,再小一點的地方,說不定只能買美國吉普,往往出廠日期比二戰勝利紀念日還要早。

姚母在商業系統內工作,自己的工資雖然不高,見到的世面卻廣,對於那些賺了些錢,就花幾萬塊錢買一輛舊車的人,姚母是不怎麼看得起的。

這裡面當然是有一個參照物件的。如果是以前,哪怕是一萬塊錢的舊車,也是姚母不敢想的,她一個月的工資幾十塊,加上各種雜七雜八的收入,一年下來也就是一千塊,一萬塊的收入說起來是十年,攢起來,三十年也攢不出來。

但是,當姚母將楊銳那個鋼筆女婿作為標杆的,眼界就完全不同了。

能花一萬塊錢買支鋼筆送女兒的,那是什麼樣的人?是一輛舊車的個體戶能比得嗎?

個體戶賺的錢多,但要說生活好,其實也未必。80年代的中國,錢有時候有用,有時候也沒用。有錢人不敢用錢的情況更是不少。

姚母無論如何都不願意女兒嫁給個體戶的,再有錢的個體戶都不行,她非常擔心發生這種情況,不等姚悅說話,就道:“女兒,你可不敢和個體戶談物件呀。你別看個體戶走在外面,一副大款的模樣,他不好辦的事情多著呢。遠的不說,就平江這裡,你看有幾個大款敢拍著胸脯說自己是個體戶的,真有錢的,都想方設法的弄一個身份,要不然,一個不小心就被抓走了,沒有一個單位,都保不住自己的人,錢多有什麼用?”

姚悅哭笑不得,說:“看你說的危險的,好像動不動就抓人似的。你和我爸是有單位,也沒見單位幫你們什麼啊。”

“平時看著不顯,要緊關頭,總歸能用得上的,最不濟,等我和你爸死的時候,不用你和你妹忙活,單位給辦追悼會,個體戶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