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亂拋繡球欽點皇后 檢閱團營警告內官(三)(第2/4頁)
章節報錯
內官捱打,正德未必不喜歡他,也不找他算賬。
劉瑾不問正德為何生氣,就請正德令殿內的內官迴避。
正德知道他想說什麼,驅散左右,便說:
“大伴,這辦法不好吧,韓文一連上好幾道奏章,老頭子看來真急了。”
“萬歲爺,不是說好讓他急嗎?幹大事不忌小怨。告訴萬歲爺好訊息,馬永成、谷大用、張永、丘聚等人分頭行動,河南劉琅、遼東劉恭、陝西劉雲都願意拿出二十萬,梁裕、劉景願出十萬,其他的路途遙遠尚未回覆,估計至少十萬。奴才忙著團營操軍,沒有及時奏報。”
正德喜出望外,不過心裡還是捏把汗。
“前回雷擊郊壇獸吻,諭群臣修省,多有提到災異與宮中靡費有關,御史趙佑還點丘聚、馬永成和你的名,說朕的東宮舊人日獻鷹犬,以致朕不理政事。”
劉瑾暗暗心驚,頭一回讓人點名彈劾,張文冕所說的群臣要對付正德身邊的紅人,沒準拉開序幕了。
可他不慌不忙說:
“萬歲爺,奴才忠心耿耿為萬歲爺分憂,個人譭譽得失不算什麼。倘若群臣都像奴才為萬歲爺著想,萬歲爺垂拱而治,又何至於聖心憂慮!”
幾句有點離經叛道的話卻對正德的胃口,說到他的心裡去了。
“到底小心為妙,姓趙的御史還說你們借婚禮為名肆無忌欲,他們下去是不是太過分了?”
“奴才保證沒有這事,差使下去的都是在萬歲爺左右有些年頭的人,個個老成忠心,絕不會露出半點口風。諫章所說的準是捕風捉影,想當然而已,萬歲爺不必多慮。”
“兵部尚書劉大夏為裁減傳奉武官,朕沒同意就上章告老。昨天又上一章,這老頭在年初彈劾過鎮守中官,他若知道這事,還不知道如何鬧呢。”
“他年紀大了,萬歲爺同意他致仕名正言順。”
“你懂什麼?他年紀雖大,卻是先帝寵愛的重臣。上次吏部尚書馬文升致仕,就有許多風言風語,說朕沒有優待先朝重臣,這才多久時間,哪能又放走一個呢?”
“奴才正想跟萬歲爺說哩。倘若他們忠心耿耿,作為先帝爺的重臣,哪會留下像兩份詔書說的許多弊政呢?他們明顯是欺萬歲爺年幼,無理取鬧。當時裁掉六百八十三名傳奉武臣,竟有四十八名是萬歲爺身邊的大漢將軍,這不明擺著嗎?再說,一朝天子一朝臣,萬歲爺也該換下一批。”
“這話也有理,那就準他告老返鄉吧,朕一看幾個老傢伙就堵心。”
正德大婚定在八月十一日。
日期定下來後,劉瑾加緊催促各鎮中官的賀禮入庫,腦袋麻利的也不忘給劉太監備上一份厚禮。
兩百多萬兩銀子悄悄存進內承運庫。
同時,劉瑾指使東西廠和錦衣衛親信四處出擊,弄點小錢。
這些伙頭、夥長和番子手專會拉大旗做虎皮,很快將朝野攪得紛紛揚揚,盛傳皇帝沒錢結婚,只好到處募捐。
正德也沒閒著,他今兒一道旨意,明天一道聖諭,向戶部要這要那。
韓文雖然拿不出四十萬兩,也是砸鍋賣鐵拿出十萬。
這下總算將三個閣老惹毛了,先是首輔劉健上了辭呈,說沒法幹了,還是告老返鄉罷。
接著次輔李東陽和謝遷也先後上辭呈。
正德見他們認真也害怕了,畢竟沒有得力大臣處理國家大事,他也別想逍遙自在過日子。
是非他不見得能分清,可輕重他還是明白的。
他問劉瑾怎麼辦,劉瑾深知三個老頭兒跟他尿不到一壺,巴不得他們早點滾蛋。但他心裡沒底,不知道是不是到了扳倒他們的時候。
“向他們認個錯,就說帝王也不可能不出錯,貴在改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