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少禹沒想到三皇子竟送他一個入陽山書院的名額,心中既感激又忐忑。

回想起楚墨辰召見自己時說道“你在林家能助她的甚少,如若你真想相助林家,不若離開林家,全心準備春闈會試吧!”

穆少禹道:“在下願受林家小姐大恩,願為林家出一份力。”

三皇子道:“回京後,本王會為你安排一番,記住,你與林家的交情越少人知曉越好。”

穆少禹道:“謝三皇子成全。”

就這樣,林青逸、沈雲川和穆少禹開始了他們的求學之旅。

書院的生活緊張而充實,每日清晨,他們便在夫子的教導下誦讀經典。

這一日,陳書白決定考驗一下三人。他將三人召集至書房,面色嚴肅。

陳書白緩緩開口道:“吾曾聞‘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你們對此有何見解?”

林青逸率先拱手答道:“先生,學生以為,明明德者,乃彰顯自身之美德也;親民者,當以仁愛之心親近民眾;止於至善,則是追求至善之境界,永無止境。”

陳書白微微點頭,目光轉向沈雲川。

沈雲川略作思考,說道:“先生,學生認為,此三者相輔相成。明明德為根本,親民為踐行,止於至善為目標。唯有不斷修身立德,關愛百姓,方能達到至善之境。”

陳書白臉上露出一絲笑意,最後看向穆少禹。

穆少禹深吸一口氣,說道:“先生,學生斗膽。在學生看來,明明德是內修,是自我的覺醒與提升;親民是外擴,將自身之德惠及他人;至於止於至善,不僅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持續不斷的追求,如同攀登山峰,雖永難登頂,卻不懈前行。”

陳書白聽罷,大笑起來:“你們都言之有理,然學問之道,貴在思辨。我再問你們,‘君子不器’,何解?”

三人陷入沉思,書房中一時靜謐無聲。

林青逸打破沉默,說道:“先生,學生覺得君子不應拘泥於一種形式或用途,應具備多種才能和品德,能因時而變,因事而化。”

沈雲川接著說:“先生,學生認為君子不器,意味著君子不應被外在的事物所侷限,要有廣闊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穆少禹沉思片刻,說道:“先生,學生以為,君子不器,是告誡我們不可自我設限,要不斷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和更廣闊的天地。”

陳書白滿意地捋了捋鬍鬚:“不錯不錯,你們三個都有自己的一番感悟。但學問之道,漫漫無窮,你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啊。”

三人恭敬地行禮:“多謝先生教誨。”

而這些天,沈府因林婉琴與沈雲川的婚期定在明年春闈之後,所以這些日子她都在家繡嫁衣,林夫人則忙前忙後準備嫁妝。

這天,林婉瑤帶著海棠和阿靈鬧市中為林婉琴挑選些精緻的繡品,

楚煬炘則按照國舅的安排,騎著高頭大馬,在一群隨從的簇擁下,橫衝直撞地闖進了這條街道。

楚煬炘看到林婉瑤的美貌,頓時心生邪念,上前攔住林婉瑤的去路,流裡流氣地說道:“喲,這是哪家的小娘子,生得如此標緻,不如跟本公子回去,保你榮華富貴享之不盡。”

林婉瑤見他這般無禮,柳眉倒豎,怒喝道:“放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如此輕薄!”

嬉皮笑臉地說:“小娘子莫生氣,本公子是真心喜歡你。”

海棠氣憤地說道:“你這無賴,快走開,別擋著我家小姐的路!”

楚煬炘臉色一沉,對著丫鬟喝道:“你這小丫頭,敢對本公子無禮!”

有眼尖的百姓見是晉王家的楚煬炘,都敢怒不敢言。

林婉瑤不想多生事端,阿靈護著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