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之亂中,公孫瓚帶著步兵兩萬人,大破青州黃巾軍,斬首三萬餘人。

黃巾軍敗走,公孫瓚等他們渡河一半的時候又出擊。

殺敵數萬,俘虜七萬人。

此一戰,公孫瓚名聲大振,被拜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後來袁紹跟袁術幹起來了。

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代表袁術前去作戰,不小心死了。

公孫瓚準備報復袁紹。

191年,公孫瓚直接帶人前來攻擊袁紹。

可能是外戰打多了,公孫瓚對於大家的實力不太瞭解。

公孫瓚帶著騎兵直接就衝了,結果被麴義以少勝多了。

不僅如此,麴義還跟在公孫瓚的屁股後面打。

不過後來公孫瓚也是有著小勝。

但總歸來說是敗多勝少。

後來劉虞看到公孫瓚屢敗屢戰,也是不讓公孫瓚出兵。

公孫瓚本就對他心存不滿,於是多次違反節度,更加變本加厲掠奪百姓。

就連劉虞準備上賜給外族的東西,也都被公孫瓚搶奪了。】

彈幕上都是清一色的罵聲。

【畜生啊,畜生啊!我還以為公孫瓚是什麼英雄人物呢,還不如呂布呢。】

【外族的東西搶了就搶了,百姓也搶,什麼辣雞白馬將軍。】

【後來劉虞直接帶兵來打公孫瓚了,但因為劉虞計程車兵不擅長戰鬥。

而劉虞又下令不允許自己計程車兵劫掠百姓,甚至不允許破壞百姓的住所。

這有時候道德水平高也不是什麼好事兒。

公孫瓚就沒這個顧慮了,直接找了一幫人,讓他們順著風勢去放火。

劉虞計程車兵都去救火了,公孫瓚趁機出兵,直接幹掉了劉虞。

十萬大軍,最後竟然沒有拿下公孫瓚。

殺了劉虞之後,公孫瓚也是得到了整個幽州。

對於之下的百姓,他是一點都不關心。

但是對於得罪過他的人,那是睚眥必報。

劉虞死了以後,公孫瓚也是很快遭到了報復。

閻柔直接匯聚了數萬兵馬,前來討伐公孫瓚。

公孫瓚敗了。

閻柔又跟袁紹的部將麴義合併,十萬大軍前來討伐公孫瓚。

公孫瓚邊敗邊退,到達了易縣,在這個地方堅守了起來。

兩軍對峙了很長時間,麴義的軍隊沒有糧食了,於是準備撤退。

公孫瓚趁機出擊,打敗了麴義。

看起來公孫瓚是安全了,但實際上,一場危險正在醞釀。

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

公孫瓚欺壓百姓,造成民憤。

代郡、廣陽、上谷、右北平等地,公孫瓚任命的當地官員都被殺死。

百姓們跟鮮于輔聯合起來,與公孫瓚為敵。

公孫瓚在易縣築起了堡壘,囤積了不少的糧食,跟自己的妻妾住在裡面,自以為高枕無憂了。】

公孫瓚:擺了,徹底擺了,說啥都不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