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安化王造反亂寧夏 楊一清獻計說張永(一)(第3/3頁)
章節報錯
他開始打腹稿如何說服正德派兵鎮壓。
清理屯田眾怨所歸,可百年後功在怨消,他不想輕易放棄。
校尉是他安插在寧夏的一個密探,想必得到訊息後馬不停蹄趕來,稟報後都快斷氣了。
劉瑾叫人領他去好好休息,就去千護府覲見正德。
正德知道的更早。
劉瑾趕到千護府,錢寧告訴他,正德已經進宮了。
劉瑾覺得不對勁,遼東兵變,正德悠得很,這次一得到訊息就進宮呢?
正德聽到寧夏兵變,開始也不怎麼在乎。
谷大用告訴他時,他正在教餘甘彈琴。
他以為又是張永特人找劉瑾的碴子,誇大事實,想要他以激變律處死劉瑾。
他倒是由寧夏兵變聯想到反賊。
那時四川正在用兵。
正德四年七月,大寧灶戶在藍廷瑞、鄢本恕和廖惠等人帶領下造反,沿著大寧古道橫掃川、鄂、陝廣大地區。
正德派都御史洪鐘總督幾省軍務,每天戰報是要看的,可也沒有放在心裡頭。
他以為灶戶像楊虎等人,也是打家劫舍的,沒什麼大不了。
正德聽谷大用匯報後,又跟餘甘湊到一塊兒,他問餘甘:
“這夥人閒著沒事,喝喝酒,聽聽戲不是很好嗎?為何要搞得天下大亂才高興呢?”
“說你不務正業你還老不服,他們不稱兵造反,哪來的錢喝酒聽戲呢?恐怕只有做乞丐了。”
“說得也是。”
谷大用因餘甘在場不好說詳細,餘甘回房休息,才將詳情告訴正德。
正德一聽安化王參與兵變,臉色就變了。
他要谷大用說詳情,可谷大用知道的也不多。
只知道安化王是兵變的頭頭,至於是領頭作亂,還是被逼,就不得而知了。
對正德來說,這個情報已經夠了。
他坐不住,立刻告訴餘甘他要出遠門辦差,當即離開千戶府溜回宮中。
他打算在宮中坐鎮指揮。
劉瑾經過內閣時,有個內官小夥叫住他,說萬歲爺要他與閣老們拿出方案,討論結束到文華殿上奏。
李東陽、楊廷和、焦芳和曹元都在內閣等著他。
各鎮連一份塘報都沒來,情況不明確。
新任兵部尚書王敞搬到內閣辦差,好及時得到訊息。
討論方案時焦芳一改過去的鷹派作風,堅持派人安撫。
他打自己的如意算盤,推薦自己的兒子焦黃中作為使者去寧夏。
焦黃中將功勞拿到手,也算是撈一點政治資本吧,他退下去也安心一點。
不料他的建議跟劉瑾的主張正好相反。
劉瑾不客氣罵他:
“你也不想想你兒子幾斤幾兩,這麼重要的軍國大事,他能成嗎?你父子欺名盜世,萬歲爺雖然聖明,天下也經不起你們折騰。”
一席話罵得焦芳低頭無語,這才完全死心。
一回家後他就寫辭呈。
劉瑾沒有挽留,上奏正德,同意他致仕。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