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豐臣秀吉:攘外必先安內!(第3/4頁)
章節報錯
有為的實幹家,似乎並不怎麼在意表面官職。
正所謂,廣積糧、緩稱王,當年老朱也是這樣乾的。
而實際上,在織田信長活著的最後時光期間,他已經是實質上擁有了徵夷大將軍的實權。
畢竟他在1573年的時候,就已經放逐了室町幕府最後一任大將軍足利義昭,在那個時候實際上室町幕府就已經宣佈滅亡了。
而島內的其他大村長,不論是從哪個方面,都已經無力再與織田信長抗衡,如果比對一下中原大王朝,這織田信長就類似於柴榮的角色。
若非是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三年內必定可以統一全倭島,進而建立屬於自己的幕府機構。
只可惜,這貨後期有點太自大了,帶著幾百個人就敢去自個心腹老巢,結果被自己心腹給黑了一手。
自然。
父死子替,或者孫替。
隨著織田信長掛了,他的繼任者織田秀信,也就是他的孫子,同步繼承了右大臣的官爵以及織田家的家督之位。
不過。
這會的織田秀信,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孩子,連爬都不會,當然不可能出來主事,織田家的一切皆是由羽柴秀吉這個代家督來決策。
夜裡的風,喧囂異常。
府邸之主堂,燈火通明。
極富日式風格的堂內佈局,在這堂內,有著數十號人跪坐著,一個個看起來都是表情極其之嚴肅。
這些人,皆是羽柴秀吉的親信,如丹羽長秀、池田恆興等織田家的實權人物,皆是織田家支援羽柴秀吉的主要成員。
“明國此番來攻,不可小覷。”
“我以為,當前首要之事,是自保。”
丹羽長秀凝聲說道。
“我覺得長秀所言,甚是有理。”
“我們所控制的地域並不靠海,明國就算進攻,也是第一時間消耗他人之力,我們反而可以藉助明國之力,吞併其他,進而壯大自身。”
對丹羽長秀的這個說法,池田恆興亦是表示贊成。
有了這兩人帶頭的發言,其餘人紛紛是點頭,顯然在面對強勢來攻的明軍之際,眾人的下意識都是退卻,又或是借明軍之力,消耗他人,坐收漁翁之利。
誰也不願意第一個硬扛來自於明軍的強大攻勢,誰扛誰的實力就會受到重創,進而給予其他人吞併自己的機會。
針對這個問題,堂內眾人鼓譟討論著。
而一直跪坐在首位的羽柴秀吉,則是眉頭緊蹙著,從始至終,一直未曾發言。
直到這堂內討論的聲音逐漸小了下來,秀吉老大才終於是抬起了頭,掃過這堂內的一眾小弟,在那鷹隼般的目光注視下,小弟們紛紛是閉上了嘴。
他們都明白秀吉老大的脾氣,老大說話的時候,要求絕對安靜,不然分分鐘被拖出去切腹。
“明國來攻,乃是生死國戰。”
一句話。
定調。
眾人都是心頭一咯噔,似乎猜到了秀吉老大準備做什麼。
“不論是長宗我部氏、島津氏,又或者是北條氏,他們首先是我日本國之人,然後才是我們的敵人。”
這一番話出口,秀吉老大的人生高度瞬間上來了。
小弟們看向秀吉老大的目光,都有點不大真實。
心想,全島幹別人乾的最狠的就是你,現在反而要帶頭搞團結了?!
“當然。”
“攘外,必先安內。”
(蔣光頭:是滴是滴,我也是這樣想滴!)
“不論明國這一次如何來攻,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先把手中能夠聚集的力量,聚集在一處,這樣不論未來時局如何變化,我們皆有一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