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

鄭成功眼眶可見泛紅,撲通跪地,磕了個響頭。

由此可見。

父親之死,鄭成功自是心中悲慟。

但是於他而言,家與國,國在前,一切都是大義當先。

他更是明白一件事。

只要自己父親還活著一天,以自己父親叔伯之意,這隆武北伐就不可能成功,這大明就不可能收歸失地,甚至在當下局勢,連偏安一隅都做不到,只能最終淪落一個被吞滅的下場。

退一步講,他其實更是打心裡看不起自己父親叔伯幾人的海盜作風,難成大事。

但。

終究這是他父親,他鄭成功並非草木,孰能無情。

“臣,叩謝陛下天恩!”

在磕頭行完禮之後,鄭成功便是率然起身,招呼著人殿外甲士將這三具屍首抬了出去,這才是恭敬退出了奉天殿(行在)。

小鄭接下來還有的忙了,他得把軍中高層都召集起來,將不忠於朝廷,不忠於陛下的將領,趁他們還不知龍鳳豹之死的前提下,將其軍權罷免,或是軟禁,或是直接給砍了。

同時還得增發軍餉犒軍,如此才能徹底將這一支軍隊握在手中。

“接下來,浙東。”

唯二坐著的仙師季伯鷹,掃了眼鄭成功折身離去的背影。

這隆武大明的第一步計劃,收歸鄭氏兵權,現在已經是完成。

在鄭成功徹底接掌鄭氏兵權之後,將會對軍隊進行一次大整頓,然後重建京師三大營,明令編入其中,成為受天子掌握的京軍。

而接下來,就是第二步,搞定浙東的朱以海。

“等咱見了朱以海,定要給他幾個大耳巴子。”

“糊塗混賬一個,腦子拎不清。”

聽起‘浙東’二字,老朱便是斥聲罵著。

不過。

實際能夠聽的出來,老朱當下所氣的,只是朱以海不通時勢,在這個節骨眼與隆武爭權,以致南明抗清勢力不得合一,更是讓辮子在一旁看笑話,簡直是在丟他朱家的人。

“父皇,這魯王朱以海終其一生都在為抗清復國奔波,三起三落之下,也就抗爭至死,倒也算是個有骨氣的漢子,不算是辱沒我朱家皇族風骨。”

一旁的阿標,此刻出聲說道,給了朱以海一個極為中肯的評價。

老朱棣和朱老四等一眾,對於阿標給朱以海的這個評價,同樣是沒有什麼異議。

縱觀朱以海這一生的經歷操作,除卻在與隆武帝爭奪正統這件事上出了岔子之外,在其他方面著實是沒有什麼黑點可言。從死人堆裡爬出還生以及御駕親征這些就不說了,終其一生都始終堅持在抗清第一線,哪怕是清軍以他妻兒老小威脅,他也決不投降,哪怕是最後被逼的窮途末路和平民一樣挖地吃紅薯,也要和辮子死磕到底,故而民間又戲稱朱以海為‘番薯王’。

可以說,朱以海是大明末年,皇明宗族中抗清意志最為強烈的一位宗室子弟。

單就這一份錚錚傲骨和堅持不懈、百折不撓的毅力而言,朱以海確實沒有辱沒朱家皇族的這個‘朱’字。

………………………

浙東之地,紹興。

天氣很好,風和日麗。

監國府邸之中,有著一個面容白皙,看似為一儒雅書生,可眉宇間透出的那一抹剛毅以及舉手投足間的貴氣,卻是表現了他的不同尋常。

後院,小池涼亭,有著蛙鳴陣陣。

紹興政權的監國魯王朱以海,此刻正獨自在這涼亭中坐著,一動不動,似是僵住了一般,整個人都處於一種沉默的狀態。

其實對於現在的魯王朱以海來說,他也過的極度不爽,每一天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