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泊腦袋就是前車之鑑。

“自今日起,舉朝上下,籌措北伐滅清之需,往後誰敢言聯虜滅寇者,立殺無赦。”

朱瞻基的聲音透著威嚴和肅冷殺意,在這武英殿迴盪。

哪怕是史可法都是聽的臉色驟變,其實聯虜滅寇這個策略,鍋不能全背在小福王朱由崧身上,而是這幫南明朝臣一致的意見。

他們的潛意識中都覺得是李自成攻滅了京師,是李自成毀了大明社稷,李自成才是大明最大之敵,故而首要之事就是滅殺大順軍,其次才是考慮入關清軍的問題。

“聽不懂?!”

朱瞻基一語冷喝。

霎時。

史可法率先從驚愕中反應過來,連忙行禮。

“臣領旨!”

繼而,群臣皆是山呼。

“另,傳一道旨給湖廣的左良玉。”

“卿功勳卓著,護國有功,特賜太師,封虞國公,世襲罔替。”

聽到這裡,眾人還沒有什麼反應,給左良玉一點甜頭,安撫一下,倒也屬正常操作,畢竟左良玉號稱麾下八十萬大軍。

可是下一句。

“今卿歲老,當享天年,不宜再受軍旅之苦,速交歸兵權,特賜白銀萬兩,解甲歸養。”

此話一出,剛剛重掌內閣的史可法和左懋第等人,都是皺起了眉頭。

左良玉素來不敬朝廷,當年連崇禎發來的北上勤王之命都不遵,更何況當今南京朝廷。

這道聖旨若是傳過去,百分百會激起左良玉兵指南京。

“陛下,這道旨意,可需要斟酌一番。”

左懋第凝聲道。

“不需要。”

朱瞻基眼眸微冷。

短暫沉默之後,左懋第繼續開口。

“既如此,請陛下準允,這道聖旨,由臣親自去傳。”

一語出,史可法和高弘圖等人都是連言不可。

眾人都很清楚,去傳這道聖旨的人,大機率回不來。

“陛下晉我入閣,今以我左懋第之名,成大明虎威之勢,足矣。”

左懋第颯然一笑,全然不在意。

龍椅之側。

“忠臣可鑑。”

老朱目光落在左懋第身上,忍不住一聲讚歎。

‘甘為鳳雛。’

季伯鷹掃過這殿下的左懋第,這位被後世譽為‘大明最後的文天祥’,顯然是想效仿三國鳳雛,以身為名。

“父皇,瞻基這一步,是否有點邁大了?”

老朱棣沉聲道,眼中有著些許擔憂。

只要左懋第被左良玉所殺,左良玉將會成為天下心向大明之人的舉世公憤,朝廷也就有理由出兵剿殺左良玉,只要成功,便可吞併左良玉麾下兵力。

進而,完成大明在南邊的軍力一統。

南明之所以在清軍面前脆如累卵,核心原因就是投降派太多以及諸軍各自為陣,凝聚不了成體系的統一戰線。

“要想趁山海關大戰結束之前反攻北國,這是最好的機會。”

老朱眼中流露一絲讚賞。

亂世,當搏。

搏一搏說不定就單車變摩托,說不定能直接上benz!

“嗯。”

季伯鷹也未多言。

就算朱瞻基收歸江北四鎮的兵力,合起來也就十來萬,並且普遍戰力都不強,想要憑藉這個兵力北伐,就算最後贏了,也很難立足,說不定還會被李自成的大順軍偷襲。

故而。

將左良玉的兵力吞併,集合三十餘萬大軍之力北伐,才是最為穩妥之上策。

南明的機會不多,每一次都得珍惜。

趁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