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統景泰時空。

土木堡,小屋。

一眾天子儲君,經過一刻鐘的頭腦風暴。

“時間到。”

季伯鷹放下喝了大半的蘇打水,目光掃過跟前眾人。

“誰來介紹一下大明兵制。”

話音落。

所有人的目光,自動匯聚在朱標的身上。

“咳、咳。”

朱標故作咳了兩聲,然後站了起來,先是行了個禮,接著深吸一口氣才開口。

“回仙師。”

“我朝實行衛所兵制,由五軍都督府掌管全國衛所軍籍,而征討、鎮戍、訓練等一干事宜則是聽命於兵部。

“如遇有戰事,兵部奉天子旨意調軍,任命領兵官,併發給印信,領兵官率領從衛所調發的軍隊出征。”

“統軍權與調軍權分離,以及將不專軍、軍不私將,如此可保障軍隊穩定。”

阿標說到這裡的時候,老朱神色中飄過幾抹得意。

這,也是他的獨創。

明朝的‘將不專軍、軍不私將’和宋朝的‘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看似差不多,實則其中有著極大的不同,這就是老朱的智慧所在。

宋之軍隊、三權分立,由三衙、兵部和樞密院分別指揮。

概括起來就一個字:雜。

這和宋朝的官制也差不多,所有的權力都被一層一層的分解,一層又一層的制衡再製衡。

在老趙看來,這叫做權力分解藝術。

為了搞出這套玩意,老趙沒少爆肝熬夜畫圖。

或許在老趙看來,人多一點,雜一點,權力就會充足的分散,這些掌權的就沒法子造反。

從安內角度來考慮,老趙的做法確實很有效,完美達到了安內而無兵變之目的。

終宋一朝,除了南北宋更迭之時,都沒有什麼軍閥頭子冒出來。

可弊端也很明顯,如此分化的權力,極大削弱了軍權的有效指揮與作戰能力。

直接導致在對外作戰中,無論是宋遼、宋夏、宋金、宋蒙戰爭,宋軍幾乎可以說是屢戰屢敗。

當然,南北宋更迭之際的岳飛韓世忠等人例外,畢竟那會的岳家軍和韓家軍的玩法不一樣,岳家軍和韓家軍在制度上都屬於私募兵。

而老朱在設定兵制的時候,自然也看到了宋朝這一點。

為了不走宋朝老路,為了規避兵權分散,調令不一,導致軍隊戰力削弱的情況發生。

明朝的軍隊指揮排程權很簡單,只集中在一個人手中,那就是皇帝。

“另外,我朝衛所兵實行的乃是軍屯軍戶制度,邊地軍丁,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軍丁,二分守城,八分屯種。”

“每個軍丁授田一份,由官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按份徵糧。”

言語至此的時候,老朱神色更加是得意了。

‘吾京師養兵百萬,不費百姓一粒米’,這便是老朱當年的原話。

“仙師,學生說完了。”

朱標行了個禮。

在得到季伯鷹頷首示意之後,這才坐了下去。

“你們聽完有沒有其他要說的?”

季伯鷹掃過其他天子儲君,尤其是老朱棣、宣德帝這兩人。

“我等愚昧,請仙師教誨。”

被季伯鷹注視著的老朱棣深吸一口氣,他雖然感覺哪裡有問題,但是說不出個一來。

至於宣德帝,他所在的宣德朝有三楊內閣在朝,屬於文臣大崛起時代,武將地位一天比一天低,基本就不怎麼管兵制,沿用的都是祖宗之法。

“嗯。”

“這堂課結束之後,丙一、戊一,加抄一遍傳習錄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