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大哥三弟別跑啊!坐下來談談心!(第2/6頁)
章節報錯
了。
而其實這一刻的始皇嬴政,同樣是感到有些恍惚。
這般奇妙的感覺,就像是一個普通人,大夢一場自己中了五百萬之後,驚醒之時,突然發現五百萬就擺在自己床頭。
既然一切都是真的。
稍吸一口氣。
嬴政目光掃過跟前的這些臣僚,主要是鎖定在了其中四個人的身上。
扶蘇、胡亥,李斯、趙高。
以嬴政之聰慧,自然能夠想清楚為什麼在另一個世界的胡亥能夠奪得帝位的主要因素,不論是趙高和李斯搞事情也好,又或是其他種種也罷。
這,都是次要因素。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他沒有立儲。
儲君,乃是國本。
扶蘇雖然貴為始皇長公子,亦是天下人認定的未來秦帝。
但是扶蘇並不是大秦皇太子,沒有太子之位。
並且,嬴政覺得沒有哪個女人能夠與自己並肩,所以他沒有立皇后,這也就讓始皇的公子們沒有嫡庶之分,這就導致沒有法理支撐。
一旦始皇突然有變,一道矯詔就能改變帝國的一切。
大膽的做一個假設,如果扶蘇早已被始皇帝立為皇太子,縱然是被罰至邊境。
一旦始皇駕崩成了既定事實,有扶蘇這個大秦皇太子在,就算給趙高和李斯一百個膽子,這兩人也斷然絕對不敢矯詔。
因為當矯詔送到扶蘇手中的那一刻之際,必然就是蒙恬帶著三十萬大軍殺回咸陽,護送皇太子扶蘇登基之時。
原本的歷史軌跡之中。
扶蘇之所以選擇自殺的最為重要一點,那便是扶蘇尊儒,一顆心被儒家禮教束縛太深。
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
扶蘇最終選擇自殺,是因為他覺得沒有名分去繼承帝位。
一旦從邊境發兵,在天下人眼中就成了造反,這是扶蘇所不能容忍的關鍵。
‘這是朕之過。’
嬴政中意哪個兒子,打算傳位給誰,這一點史書其實已經記載的很清楚。
當始皇病重,自知時日無多之時,就已然下詔,命扶蘇回京,負責自己的後事。
這其中蘊意很明顯了,便是讓扶蘇靈前即位。
只是,這道詔書被趙高給私藏了起來,直到始皇帝嚥下最後一口氣,都沒有發出去。
而嬴政之所以一直不立儲,其中原因也並不難理解。
第一是嬴政沒想到自己會死的那麼早、那麼突然,在嬴政看來,自己這等天選之子,活七十歲是基操,八十歲勉強能夠接受,九十歲才算發揮正常。
第二是嬴政壓根不想死,他想活個萬把年,不然也不會一個勁的派人翻山倒海尋找長生藥。
第三是嬴政對自己太過於自信,他相信只要自己還有一口氣,就能掌控全域性,這大秦的天下就不會亂,等到實在要立儲的時候,再立也不遲。
“扶蘇。”
嬴政先是將目光落在自個這個大兒子,長公子扶蘇之身。
扶蘇一愣,連忙是躬身。
“兒臣在。”
“愚昧。”
一語出。
扶蘇瞬間就給聽懵逼了。
罵我作甚?!
我什麼也沒有幹啊!
其實倒也怪不得嬴政罵他。
沙丘之變時,忠誠於扶蘇的蒙恬,手中握著大秦帝國最強大的三十萬邊軍,有著蒙恬和這三十萬邊軍的忠實擁護。
說句比較狂的話,這換條狗都可以殺進咸陽,登位稱帝,可扶蘇偏偏就被一道矯詔給弄死了,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