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老爹來,還是那麼順其自然。

“皇祖父深謀遠慮,孫兒敬佩不已!”

朱高熾緊跟其後。

“曾皇祖父之雄才偉略,瞻基望塵不及。”

一個比一個拍得響。

老朱心情,好了不少。

季伯鷹放下杯子,瞥了眼這四代同堂,繼續開口。

“接下來,是內閣之弊。”

“老朱,這也是為什麼今天明明是聊丞相制和內閣制,我卻花功夫和你講宦官亂政。”

“聽好了。”

此話一出,老朱臉上的笑容立刻收了。

“一、皇權高度集中之後,對皇帝的要求也會變高。”

“當權力集中在一人之身時,如果這人是個勤政明斷之君,那國之幸,民之幸,可如果這個皇帝並不怎麼管事,那滿朝就是妖魔橫行。”

“而這,就產生了第二點弊端。”

季伯鷹看向老朱。

“第二點,宦官亂政。”

“剛才我已經大致講了司禮監的存在,當皇帝管事的時候,司禮監的秉筆太監和掌印太監就等於是木偶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是受皇帝支配。”

“可當皇帝不管事的時候,手握批紅權的司禮監就是最高決策,也就是說,司禮監的掌印太監將會代替皇帝行使天子之權。”

“在這種情況下,握有行政權的六部以及議政權的內閣,根本無法與之抗衡,整個朝野都將成為司禮監閹人的一言堂。”

“這便是,宦官專權。”

當聽到‘宦官專權’四個字的時候,老朱拳頭都攥紅了。

咱大明天子之權,竟然落入閹人手中,咱怎會生了那些個廢物子孫,手中握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卻是任由一群閹人肆意弄權,荼毒國家。

老朱棣也是聽的眉頭緊皺,畢竟用宦官這件事是他開的頭,多少有點自責,同時也在思考,自己要怎麼做才能夠斷絕這種問題在後世產生。

“三、內閣之位缺乏法理保證,當國家陷入困境之時,難以出現狂瀾之輩。”

“大明一朝,從始至終,內閣的存在都沒有正式的機構設定,只是相當於皇權之側的一個秘書處。”

“內閣首輔無宰相之名,而有宰相之權,有宰相之權,而無宰相之責,若無硃批,六部根本不為之信服,哪怕是張居正這位大明最為接近完整版相權的內閣首輔,仍須與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合作才能執掌大權,方能施展抱負。”

“如此一來,當國家積重之時,需要改革之臣,出現力挽狂瀾的名臣要求格外之高,畢竟如張居正這等能同時把六部、內閣、司禮監、後宮、皇帝全部搞定的人,整個大明276年也才出一個。”

老朱和老朱棣,以及朱高熾和朱瞻基,都是聽的極為認真,‘張居正’這三個字也是深深烙印在他們心中。

能夠被仙師反覆提及之人,必然是極為出眾之輩。

季伯鷹稍微停頓了片刻,潤了潤嗓子,繼續道。

“四、朋黨之禍。”

話音剛落,朱瞻基下意識便是開問。

“仙師,我有一個疑問,歷朝歷代都有朋黨,我大明有何不同?為何要歸因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