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布完全不同,因為毛線有彈性,毛線織的衣服物穿在身上極為舒適、輕便,沒有什麼束縛感,這絕對可以與那蠶絲織物媲美呀,而且這毛衣還可以保暖。

帽子和圍脖,這是織毛衣入門的手藝,帽子能織成無縫隙的圓形,再後面便可織衣服了。大婦、惠還有好多奴工都迷上了織毛衣。織出了許多的圍脖、帽子、無袖坎肩,帶袖上衣等,當然衣服是用頭鑽的那一種。

處理的羊毛是純白的,微微帶一點黃色。木耒沒有給它們染色,這樣織出來的帽子是白的,圍巾是白的,坎肩衣服也是白的。除了帽子看著不太應景之外,其他的一看就是高檔的衣服。

木耒雖然沒染色,但是大婦他們還是動了心思,稍稍的染了一些紅色、藍色和黑色的毛線。然後將帶色絲線在織衣服的時候穿插其中,織出來的衣服上便有了整齊規律的花紋,比那純白的看起來更加的舒服。

“誠生不逢時哉!今者天已暖,恐此羊毛之衣亦不得善價也!”大婦嘆息道。

木耒則說:“汝才織得數件,便欲獲厚利?使彼奴工於農閒之時,多去洗羊毛、紡毛線。待冬來之時,則必可大獲其利。”

把毛衣、毛線這件事情忙活完,基本上已經過去了 20 來天。第三批種下的棉花都已經出土了。這時天已足夠的暖和了,木耒安排奴隸們種下自己帶來的高粱種,一些蔬菜種子也陸陸續續的種下,紅薯發的芽苗也已經足夠的高了,花生也需要種下了。

為了不浪費種子,很多種子都是點播、穴播,這些東西都種下,木耒後園的這二十畝(約300平/畝)地根本就不夠用的。於是木耒便在他的府邸東邊的緩坡上又種下了一些高粱。各種菜嘛,還是種在自己的後園的實驗田裡。

看著種滿地的後園,還有綠油油的小苗,木耒心裡非常的舒適,心想著今年秋天或許能有一個大豐收吧。

因為織毛線需要的生石灰數量並不少,後面木耒又命人燒了兩窯。因為技術越來越嫻熟,所以現在燒的窯也越來越大,一窯能達到十幾立方米的樣子,這個燒生石灰的技術,算是完美的掌握了。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