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時,廖堂對她的確小心侍候,這個人情得還的,便下令放掉老頭。

後來廖堂發現,其實也不是給他面子,而是餘甘處理案子大都從輕處罰。

過兩天,廖堂接到知府告餘甘的狀子,正一肚子氣無處發,就將知府叫來狠狠罵一頓,要他今後凡事聽餘甘節制。

中官都橫得很,辦事不一定照規矩來。知府不明就裡,生一肚子悶氣,可也無可奈何,只好凡事聽餘甘的號令。

餘甘也老實不客氣對知府發號施令,以為知府是小官而已。

張文冕的話也許沒錯,正德要餘甘身邊的人常常彙報餘甘的所作所為,並得到許多樂趣。

尤其是折騰張鶴齡小妾的父親,正德覺得大快人心,他對張鶴齡一直有看法。

後來正德想念餘甘,要她回京別當官,她卻當上癮,歇不下手,正德也隨她去。

有廖堂罩著,各級官員對餘甘不敢怎樣,餘甘就沒弄懂縣太爺有多大,無論什麼案子,即便皇親國戚,她都敢接,敢審,敢斷。

土豪劣紳動用黑紅兩道全不管用,他們只好收斂。自認為收斂還逃不過去,只好三十六計走為上。

餘甘斷案以臭罵為主,打板子為輔,大多這樣不了了之。

師爺在她審理第一個案子的當天就不辭而別,不用說,他怕陪縣太爺玩下去丟掉小命。餘甘帶去的人都不會斷案,大多案子也只能不了了之。

老百姓說新任縣太爺是糊塗的青天大老爺,但青天老爺總比壞貨強。

正德三年六月十六日,正德忽然傳旨升早朝。

由於久沒有上朝,百官每天在朝堂候旨,未免有些怠慢。忽然傳出上早朝,倉促沒有準備好,到奉天門時,糾察禮儀的御史發現許多人衣冠不整,甚至於穿反朝靴,倒扣官帽的。

三聲鳴鞭後,百官在殿內外各就各位,三拜九叩後,照規矩議七件政事,鴻臚官宣佈退朝。

正德回到乾清宮,還沒有換好衣服,劉瑾就氣急敗壞找來,將一封剛在御道上拾到的匿名信交給他。

正德一看,信中羅列劉瑾好多罪狀。有他知道的,也有他不知道的,他也不當回事。

他將大權交給劉瑾,自然有人不樂意,劉瑾辦事,也不可能不得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