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騷包的朱元璋(第1/3頁)
章節報錯
緊接著,兵部尚書站出來附和:“陛下,吏部尚書所言極是。”
“韓國公輔佐陛下多年,其能力與忠心有目共睹。”
“由他出任丞相,定能將朝堂事務打理得井井有條,助力我大明繁榮昌盛。”
緊接著,太常寺卿也站出來拱手說道:“臣附議。”
“當下正是我朝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一位經驗豐富、威望頗高之人統領中書省,韓國公無疑是最佳人選。”
李善長表面上神色如常,內心卻波瀾起伏,微微抬頭,目光緊緊盯著朱元璋,試圖從皇帝的表情中捕捉到一絲情緒變化。
朱元璋臉上並無明顯喜怒,微微靠向椅背,手指輕輕敲擊著扶手,不緊不慢地思索著。
就在這時,劉伯溫穩步走出,先是向朱元璋行了一禮,而後緩緩說道:“陛下,韓國公的確能力出眾,經驗豐富。”
“但如今朝堂正值改革關鍵時期,諸多新政亟待推行,丞相之位,不僅要統籌全域性,更要與改革思路高度契合。”
“此事幹系重大,還需從長計議,切不可倉促決定。”
“依臣之見,不如再過些時日,待局勢更加明朗,各方意見充分權衡之後,再深入商討此事,或許更為妥當。”
李善長心中暗自惱怒,可又不敢表露分毫,只能強壓著情緒,靜靜地站在原地。
還沒等李善長有所反應,宋濂也站了出來,恭敬地說道:“陛下,既然此事在朝堂上爭議頗多,一時難以定論,臣斗膽有一建議。”
“不如由太子殿下暫領中書省事務。”
“太子殿下仁厚聰慧,且一直跟隨陛下學習治國理政之道。”
“若能暫領中書省,既能鍛鍊太子殿下,也能確保中書省事務有序推進,待局勢明朗,再議丞相人選,也為時不晚。”
李奧關掉手機,推了推身旁正專注敲擊筆記本的楚蘭心,小聲嘟囔道“李善長這傢伙,怎麼還敢盯著丞相位子啊。”
楚蘭心目不轉睛地盯著螢幕,小聲解釋“李善長又不知陛下有廢除丞相制度的心思,這次改革這麼多事宜,他肯定想在丞相的位子上給淮西集團爭取更多的權利與利益。”
李奧滿臉無奈地搖了搖頭,“這傢伙真是權迷心竅,也不看看現在是什麼形勢。”
朱元璋靜靜地聽著,目光在眾人臉上一一掃過,大殿內再次陷入一片寂靜,“宋學士所言,倒也有幾分道理。”
“太子暫領中書省,一來可歷練他,二來也能穩住朝堂局勢,保障改革事宜的有序進行。”
“至於丞相之位,就先擱置,待日後再議。”
李善長聽到這話,身子猛地一僵,臉上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失落。
他緊咬下唇,雙手不自覺地攥成拳頭,指關節都因用力而泛白。
他心裡清楚,這一擱置,自己離丞相之位怕是又遠了一步。
可就在李善長滿心沮喪之時,朱元璋卻突然將目光投向他,“善長,你飽讀詩書,熟悉儒家經典,咱還有個重要事情,思來想去,唯有你能擔此重任。”
李善長一怔,微微抬頭,臉上擠出一抹笑容,略帶欣喜地問道:“陛下如此信任臣,不知是何等要事?臣定當竭盡全力。”
朱元璋神色莊重,目光望向遠方,緩緩說道:“咱打算將天下的所有書籍整合到一起,編撰一部集古今學識之大成的《洪武大典》。”
“這大典,要涵蓋經史子集、天文地理、農桑醫術等諸多方面,將我大明乃至古往今來的學識精華都匯聚其中,傳於後世。”
“善長,你在文壇威望頗高,人脈廣泛,此事非你莫屬。”
李奧在一旁聽了,差點沒憋住笑出聲來,心裡暗自思忖,老朱這一招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