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京城之後,張好古一路風塵僕僕,但他卻絲毫沒有顧得上休息片刻。將隊伍妥善地安頓下來之後,他便馬不停蹄地再次奔向了研究院和郵政司。堆積如山、無窮無盡的公事宛如潮水一般向他湧來,等待著他去處理和解決。

然而,實際上還有一樣極為重要且具有巨大威力的東西一直被張好古深藏不露——那便是雷!沒錯,無論是地雷還是水雷,他手中皆有。這些雷並非剛剛研製而成,而是早已有之。只不過,站在前人肩膀上的張好古對其進行了巧妙而細微的改造,使其效能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時光荏苒,轉瞬間三月份即將過去。在此期間,由黃祥所聯絡的那些經驗豐富的操船教官們早已開始對護國軍的部分官兵展開了實打實的操作訓練,並傳授給他們諸多實用的船戰技巧。與此同時,炮兵部隊也曾多次前往周口店地區進行實地操練,不斷熟悉各種火炮的操作與運用。就連駐守在青園計程車兵們,也時常進行真槍實彈的演練,以提高自身的戰鬥能力和應對突發情況的反應速度。

經過這段時間緊鑼密鼓的訓練與磨合,護國軍逐漸展現出了一定的戰鬥力。見此情形,張好古心中暗自思忖:時機已然成熟,或許可以率領這支軍隊走出京城,開赴登萊一帶,接受更為嚴峻的實戰考驗,從而真正錘鍊成為一支無堅不摧的精銳之師。於是,一個大膽的計劃在他腦海中慢慢成形……

且說那銅號之事,研究院已然將其成功研製而出。這可著實令張好古興奮不已,旋即便邀請了諸多技藝精湛的樂師前往護國軍營地,傳授吹奏銅號之法。什麼衝鋒號,起床號,早飯好,休息好,熄燈號……一一確定了下來。其中有一名樂師,被護國軍將士們的英姿所吸引,竟主動提出想要加入這支軍隊。張好古見此情形,心中暗喜,經一番特別考量之後,欣然應允,並賜予其一少尉軍銜。

欲出征登萊之地,張好古深知此事非同小可,需謹慎行事。於是乎,他先是來到老師府上,小心翼翼地試探著老師對此事的態度。此次,或許是見到張好古籌備周全、計劃縝密,老師竟也稍稍放下心來,不再如以往那般堅決地反對他前往登萊。

隨後,張好古馬不停蹄地奔赴宮中,懇請皇帝准許他率領護國軍出海遠征登萊。起初,皇帝聽聞此事後,面露難色,並未即刻應承。然而,張好古言辭懇切,反覆陳詞,向皇帝再三保證此行主要目的在於練兵,絕不會輕易挑起戰事。終於,皇帝念及張好古一片赤誠之心,權衡利弊之後,最終還是點頭同意了。但皇帝亦不忘叮囑道:“護國軍乃朕之親衛,能避免戰爭自是最好不過,但倘若形勢逼迫,非得一戰不可之時,務必全力以赴,狠狠地打擊叛軍,務必要打出我軍的威風!”得到皇帝首肯後的張好古,滿心歡喜,當即謝恩離去,著手準備出征事宜。

在寬敞而肅穆的研究院內,陽光透過巨大的窗戶灑落在光潔的地面上。他神色凝重地將宋應星召喚到自己面前,詳細地向其交代著重要的工作任務。每一個細節、每一項要點都被清晰無誤地闡述出來,確保宋應星能夠完全理解並順利執行。

緊接著,他又馬不停蹄地找到黃宗周,同樣以認真負責的態度,將郵政司的各項繁雜事務逐一交代清楚。黃宗周聚精會神地聆聽著,不時點頭表示明白和認同。

時間悄然來到了四月的首日,這一天陽光明媚,微風輕拂。張好古站在整齊排列的隊伍前方,目光堅定地望向遠方。隨著他一聲令下,這支肩負重任的隊伍終於浩浩蕩蕩地出發了。他們的目的地明確無疑——登萊!

只見道路旁,一輛輛滿載著糧草輜重的大車緩緩而行。這些大車上堆滿了各種物資,為即將到來的征程提供了堅實的保障。馮夢龍則選擇留駐原地,負責後方的統籌與排程。而其他人員,則紛紛跟隨張好古踏上這段充滿挑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