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回到工部(第1/1頁)
章節報錯
聽完張好古的話,君臣三人都不由自主地點頭,臉上露出了明顯的認可之色。
周延儒沉思片刻後,繼續問道:“那麼,對於朝鮮方面,你有何看法?”張好古毫不猶豫地回答道:“使臣往來,不可絕。如今的朝鮮深知感恩之情,無論是朝鮮王還是普通百姓,都銘記著大明君主國的救國之恩。他們對女真持敵對態度,但由於國家弱小、力量有限,有時也會身不由己。無論如何,我們都需要團結朝鮮。”他的話語堅定而有力。
崇禎帝聽到這裡,也是不由得欣慰,心中暗自點頭,心想這才是從屬國對君主國該有的態度。他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經背叛過明朝的屬國,心中感到一陣刺痛。然而,此刻的他卻充滿了希望和信心,因為有像張好古這樣忠誠的臣子在身邊。
徐光啟也問起了孫元化的近況,張好古詳細地向他彙報了孫元化的情況。徐光啟感嘆道:“你師兄做學問的確是極好,某些方面甚至勝過老師。但主政一方,確實有些勉強。他總是把自己對待別人的態度,想象成別人也會如同他一樣。我真希望能讓他回來主持器械局。”
崇禎帝聽到這話,連忙擺手道:“那可不行,元化回來,可就沒人能替朕主持登萊了啊!孫卿對於防禦敵寇,可是沒有人能比得上。”他深知孫元化在軍事上的才能,因此不願輕易將他調回京城。
張好古心中暗自思忖:“戰爭啊!不能一味地防守,有時候就得主動出擊。國家級的戰爭更是如此,必須主動進攻,而不是被動防禦。”然而,他明白自己目前人微言輕,即使提出這樣的觀點,也不會有人願意傾聽。
周延儒和徐光啟都是朝中重臣,一個是首輔,一個是次輔,兩人都有許多事務需要處理,因此他們很快便結束了與張好古的談話。隨後,三人一同走出皇宮。張好古離開時將奏章留在了乾清宮,交給了崇禎帝。崇禎帝見張好古疲憊不堪,便讓他回家好好休息一段時間,並賜予他十天的假期。
周延儒和徐光啟則前往內閣處理政務。而張好古則前往工部,拜見了尚書張鳳翔大人。張鳳翔對張好古的表現非常讚賞,兩人交談甚歡。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午飯時間,張鳳翔熱情地邀請張好古一起用餐,待用過餐後再離開。
既然來了工部,也要去看看自己的直接上司。
張好古來到了虞衡司衙門,見到了上司郎中大人李逢春。幾個月不見,李逢春明顯蒼老了許多,可能是因為張好古不在的這段時間裡,所有的案牘工作都落在了他一個人身上,過度勞累所致。畢竟他年事已高,一司之事瑣碎繁雜,工作量巨大。而張好古在的時候,還能分擔一些工作壓力。現在看到李逢春如此疲憊,張好古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愧疚之情。
雙手一拱,“下官見過李大人”
:()學名張好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