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人當然是雙手贊成,閱兵可是讓自己出盡風頭的事。

於是這事便光速般的定了下來,祭天、登基、閱兵儀式安排在十幾天以後,即在沐雷開學之前的兩天舉行。

封地的很多人都忙活起祭天、登基以及閱兵的事情來。但木耒還想利用這幾天做點新東西,比如玻璃和瓷器。

玻璃和瓷器比較簡單,木耒按照另一世瓷土礦的位置,命人找到了純度極高,雜質極少的瓷土,剩餘的事情就簡單了。

剩下直接交給陶匠即可,很容易便做出了雪白如玉的瓷盤。

木耒還幫陶匠改進了製陶器工具。制胎轉盤由手動改成了腳踏,大幅度的提高了製作陶瓷的效率。還制了一些簡易模具,使他們製出的瓷器尺寸更加標準。

這十來天裡,除了製出瓷盤,還製出了令木耒不太滿意的玻璃。瓷器是由陶匠做的,玻璃則是讓絡繕找匠人做的。

木耒自認為制玻璃很簡單,只是用石英、石灰石以及提純的氫氧化鉀就行。但實際做出的玻璃裡有很多雜質,並不是木耒想要的純色。

而且每一批次燒出來的玻璃,甚至顏色都不一樣,有的發綠,有的發黃發紅,而且非常的不均勻。

嘗試的吹玻璃方法也沒有成功,也沒有製出平面的玻璃板,帶把的玻璃杯就更不要想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他們所製成的玻璃製品,都是澆築出來的。沒辦法,木耒只得命絡繕留下幾個人,換著法的燒玻璃玩。

木耒還想繼續搞發明,但時間不允許了,他現在必須提前前往邢都,去準備祭天、登基的事了。

為了這次登基儀式,木耒要求所有城邑,都要派出百人以上前來觀禮。一是讓他們有一個認同感,二是透過閱兵給他們一點震撼。

關於祭天和登基儀式,這裡就不再做詳細的解說了。場面非常宏大,但是和絕大多數的新國國人沒有關係,大閱兵才是全民參與的活動。

閱兵是在邢宮前的大街上進行的,本來按照蹇叔的建議,他應該在邢宮大門外觀禮,但木耒非要在城門樓上觀禮。他說:這樣我可以看得更遠。

對於像閱兵這樣的盛大場面,大多數邢都的人民還都是願意看的。

哦,對了,就在登基儀式上,木耒已將邢都改名,新名叫邢臺。

對於像閱兵這樣的盛大場面,大多數邢臺的人民還都是願意看的。

參與閱兵的,共有五個方陣,不對,一共是六個方陣。

第一個方陣有頰戎帶領,共1000人。其中,500為重騎兵,500為輕騎兵,騎兵每100人為一小方陣,共十個方陣。

頰戎乘坐的是戰車,後面是十個百人方陣。隊伍行至宮門口時,木耒向隊伍招手,然後大呼道:“新軍威武!”

下面的1000騎兵齊聲道:“新軍威武!新國萬年!新軍威武!新國萬年!”

如此重複數遍,其聲勢震的近處的新國人民耳膜都要裂開了。

第二個方陣由白駟帶領,是炮兵方陣。燒包的白駟為了裝幣,在這六月天裡竟還穿了一件白色的棉甲。

前三個小方陣為300人的騎兵,這些騎兵既投彈手,又是弓兵,還裝備有馬刀,每人還揹著火箭筒。

跟在這變態騎兵後面的,是三個小步兵方陣。步兵方陣都是投彈手,每人的腰間兩側各掛有四枚手雷,有一個方陣還揹著兩根火箭筒。

再後面,則是戰車,一共八輛戰車,每輛戰車上臥著一隻金蟾。啊不,每輛戰車上放著一尊青銅炮。

兩輛戰車並行,這炮口呢,兩個向南,兩個向東,兩個向西,兩個向北。

還要行至城門時,一人高呼:“預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