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小刀,割開了帳篷的一角,然後便從這裡逃了出來。

他去了哪裡?他去了驛傳司,就是今日木耒看的傳令使的駐地。

驛傳司的大夫是認識的木耒的,馬鞍和馬鐙是最早應用在驛傳司的。當初,邢君改制完第一批馬鞍與馬鐙之後,木耒還曾經去給他們做過指導。

一進入驛傳司,木耒便對那大夫說道:“快去與我尋幾匹驛馬和兩個信使。我欲回夷儀城去報信。”

那大夫對木耒的到來有些吃驚,便問道:“可有君上之令。”

木耒回答道:“並無君上之令。我昨日自夷儀城飛奔而來,已向君父覆命,今日,我須儘快趕回,將君父之意傳回。我之坐騎昨日累的動彈不得,需從你這裡拿兩匹驛馬。”

“若無君上之令,我亦難向公子借出驛馬。”那大夫拒絕道。

木耒氣呼呼的說道:“難道我還騙你不成?”

說完,從自己的懷中取出了一袋錢,裡面有幾百錢,還有幾塊上等的玉。

木耒將其丟給大夫,說道:“軍情緊急,有不得半點猶豫。君父正在河邊監督邢民過河,哪有時間來向你發號施令,我若送信去的晚了,後續的邢民恐怕便過不了這大河?

齊侯、宋公已與君父議定,諸國助我邢國在齊國邊境築城,我等須儘可能多的將邢民遷徙。

你予我兩名信使,幾匹驛馬,和我一同前往夷儀城。而後,信使乘馬即刻返回,將夷儀城之訊息及時交於國君……”

那大夫看到那一袋子錢和玉,便馬上堆上了笑臉,說道:“公子無需這般,我只是按禮行事。”

而後,便給木耒指定了兩名信使,還有五匹驛馬,還有一些乾糧水囊等物,木耒即刻就帶著兩名信使出發了。

從木耒進到這驛傳司,到五匹馬向西奔去,總共也就用了十幾分鐘的時間。

而此時,那兩個護衛還在木耒的帳篷外打著盹兒。

其實,木耒一開始沒想要這兩名信使,但他根本不認識路,所以就要了兩名信使,主要是為了給自己帶路,也是為了萬一有意外,也能有個照應。

從黃河岸邊到木耒的封地,直線距離只有七八十公里,如果走直線,第二天就能到達。

但現在情況特殊,還要提防狄兵出沒,所以木耒還是讓信使帶路,避開狄兵,朝著自己的封地奔去。

:()春秋發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