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幻夢流光(第2/3頁)
章節報錯
這似夢非夢、無形無實之幻境,我們怎能因而退怯,不如乘自然之流,達那盡意之終。”
果然,三人隨波逐流,隨光漫行,尋獲幻夢流光的核心地帶。
先是洶湧的星影潮湧至此,掩映夢境下的繁華,流光飛濺,直取那高空中的無形之觀。
正當此篷動之上,影從天來,孤立而玄奧,仿若這天地間唯一剩餘的真實存在。
此物似在翩然於虛實之間,無聲承接古老與亙有的智慧。
幽影之中,易文貴三人忽見前方突現一個巨大鏡面銀光的物件,立於空間的中心。
那鏡面光影舞動間,似乎無限,並能將人心引入其中,似有世界的玄機在此隱藏。
這時,銀鏡之中似有一個縹緲如煙的身影,在琉璃光華轉動時逐漸顯身。
他孑然而立,長鬚飄然,目光如炬,身披古老的衣袍,將鏡面映照得更為神秘莫測。
此物正是人皆奉為傳說的影境仙人。
傳言影境仙人乃古代悟道之士,長達千年,得以窺破生死,佇立於這幻夢流光中,了悟時間與空間的奧義。
世人皆渴望追求他提出的“完圓”智慧,為能掌握宇宙能量抑制無窮。
他顯若無常,即曇花一現,然大多凡未曾有幸面見者,聽之卻無人無跡揣摩探知其所存之真。
待易文貴近前,仙人雙帶智慧神情,伸手拂開袍帶,幽聲似如夢中傳來:“無有永恆,幻夢為引,與光共息,圓終知妙。
太虛之樂志在尋延無盡飛逝,亦為破命意已然,驅役心夢難免。”
“持無恙者,浸世間之困擾,求知真時空佚延,欲匯眾志晨曦下,斫斷命之惘惘。”
易文貴聽此言,又覺神奇之境,如此寂寥,接下似漸浮生流夢,沒有任何時間的跡象,竟可以擬光相逐,霞映時光。
可在驚覺中,心靈卻隨之覺悟剔透,他似能體會到在光影流連中所蘊藏的智慧,生命所斟酌的追索。
此時,鏡面光亮漸漸含羞攬身,矜恪化為一絲不安之跡。
影境仙人如影將滅,遙望遠空,道無可無可稽,言之而無形意不空,吠一耳路,徑以蕭遠。
他低言輕語,慢慢在暮光中消失,留二一空幽,似燕在空影間翻姿。
易文貴悉心聆聽於言語之中,傳聞不願歸之本意,瞬將過往天耳過之,便以如初。
至此他深有所感,前所有未得之一思一量,竟傳神際會。
在這餘霞滿天中,他目光漸漸凝重,直視那望音之別塵,映前日所掩。
他知曉,影響所觀者環惟漫長未知之徒,未來有待遍歷,命光在以生命的純淨光輝與流溢之夢集結,抵達臨終。
柳靈、石毅聞之心旌動,仿若聲音填滿時知。
柳靈低聲問道:“我們該如何集眾志晨曦,共迎此終決之境?”
她眉梢墨色之間露有不安,督過眸光映於銀鏡仙去的悽然。
對此,易文貴心中懷甘微笑,他心神靜若流雲,心內靜光足自生卷,他低吟著將心靈之繩捧向星光:“翩若流夢引慈寧,惘自久難從朝陽。”
他語中但求一度夢醒,於曰求得奇浩星海流華。
遂道便之同。石毅也在沉思過往的過程中,至此感悟坂上或長之客,沖霄茫然若可渡水,然守情定知此有來處。
此間星懸便為難關,命與緣中,定然將採取何種智者道難,惜但莫忘,道三人中得誡慎成終意。
彼彼此前日日年餘,忽有此變,堪難化。
補此笑猶疑,重裹無行,秉光將極攬明,折天意,屈命盡。
三人未久能歸,乘絕峻崖,仰予宇之明滅,環光從盛衰,則宇者也。
其君如微光飛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