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頭戴斗笠,身著粗布麻衣,手持鋤頭和水桶,宛如一個樸實的農夫。在那片綠意盎然的菜地裡,他仔細地呵護著每一株蔬菜瓜果,輕柔地為它們除去雜草,精心地澆灌清水,施予適量的肥料。看著那些幼苗逐漸茁壯成長,結出累累碩果,他的心中滿溢著豐收的喜悅,忙碌的身影穿梭在田間地頭,樂此不疲。

在此期間,這座寧靜的青園自然也吸引來了眾多訪客。他們或慕名而來,渴望一睹這位雅士的風采;或心懷敬意,期望能與他切磋學問、交流思想。面對這些絡繹不絕的來訪者,張好古都展現出了超乎常人的熱情與好客。他總是面帶微笑,親自出門相迎,將客人引入客廳,奉上香茗鮮果,然後與之圍坐一堂,暢所欲言。無論是談論天下大勢的風雲變幻,還是分享為官從政的心路歷程,張好古都能侃侃而談,言辭懇切,見解獨到,令來訪之人無不深感敬佩,受益匪淺。

平靜的日子總是短暫的,還沒持續多久就被打破了。最初,一封來自張龍的信件傳到了這裡。信中的內容提到登萊一帶局勢不太安寧,似乎有戰事正在興起。然而,當時的張好古並沒有對此給予太多關注,畢竟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裡,偶爾出現一些劫匪攔路、強盜入室搶劫之類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於是,逐漸放鬆警惕的他,依舊過著自己平淡無奇的生活,心裡想著這種事情不過是家常便飯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關於登萊地區的傳聞越來越多,而且風聲也變得愈發緊張起來。有人私下議論紛紛,聲稱登萊那邊竟然有東江遼兵的舊部造反作亂!直到這一刻,張好古才猛然驚覺,心中暗叫不好。他突然回憶起歷史上著名的吳橋兵變好像正是發生在冬季的時候。可是由於身處這個時代,訊息傳遞十分不暢,他始終無法獲取到準確而詳盡的情報來證實自己的猜測。此刻的張好古心急如焚,但又無可奈何,只能焦急地等待著更多可靠的訊息傳來。

正月初十那一天,人們翹首以盼,終於等到了一則令人震驚的確切訊息——登州城已然淪陷!據聞,當時戰況慘烈至極,孫元化將軍寧死不屈,拔劍自刎,但卻未能成功,最終不幸被孔有德所俘虜。與他一同被俘的,還有參議宋光蘭、王徵以及眾多府縣的主官們。

得知這個訊息後,張好古如坐針氈,再也無法保持平靜。他心急如焚地直奔老師家中,想要從老師那裡獲取更多關於此事的資訊和應對之策。然而,當他趕到時,師母卻告訴他說老師這幾日一直在內閣忙碌辦公,未曾歸家。

張好古不敢有絲毫耽擱,立刻掉轉馬頭,快馬加鞭地趕往內閣。一路上,他的心如同被火灼燒一般焦急難耐。經過一番奔波,他終於來到了內閣,並在這裡如願見到了徐光啟大人。

徐光啟一看到張好古匆忙趕來的身影,便已心知肚明他此番前來所為何事。於是,他二話不說,領著張好古走向自己的休息室,以便能更私密地交談。

剛進入休息室,張好古便迫不及待地開口問道:“師父,大師兄的事情究竟是不是真的啊?”他的聲音因為緊張而略微顫抖著。

徐光啟面色凝重地點了點頭,緩緩回答道:“確有其事,你師兄不幸被賊寇所俘。唉……實在是沒有想到啊,你師兄原本心存仁慈,一念之間的決定,竟然釀成如此巨大的災禍。如今,整個登萊地區已經亂作一團,猶如一鍋沸騰的熱粥。實際上,孔部叛亂之事早已有情報送達朝廷,但朝廷擔心引發更大的混亂,所以一直封鎖著訊息。”

朝廷最初認為,區區八百人的力量根本無法掀起太大的風浪。因此,朝廷派遣山東巡撫餘大成與你的師兄一同前往平定叛亂,相信憑藉他們兩人之力必定能夠迅速剿滅這股賊人。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山東地區的兵力竟然如此孱弱,以至於這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