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鑫看了一會兒,覺得無聊,就離開了。

他又不缺油水,不至於站在門口聞著廚房的油香就走不動道。

他甚至覺得有點膩!

於是又去了大家幹活的地方。

剛才看葉知秋的時候,好像有點太不注意太直接了。

差點被幾個混小子給惦記上。

那這次就注意點吧,稍稍遠一點,也別一直盯著看。

十分鐘看她七分鐘,剩下三分鐘,看看大家在地裡勞動的景象,也行吧。

梁鑫重生前的家裡也是農村的,但他小時候,基本沒去地裡幹過活。

他那一代人都差不多。

只要還在讀書的,就不會下地幹活。

畢竟那時候就已經開始逐漸普及機械了,他自己家還有一臺農用車呢。

他們喊四輪車,或者叫泰山車。

哦,對了,叫拖拉機。

一頭牛啊馬啊,都能頂多少個大老爺們的作用呢。

這不吃草,不用休息的車,作用只會更大。

真就不差一個小孩子的那份力了。

所以梁鑫確實是一個來自鄉下,依然還是鄉下戶口,但不會務農的鄉下人。

而且他小時候,他家那邊的旱田基本上只種苞米,所以五穀雜糧裡除了苞米,他全都不認識!

你問他小麥長什麼樣,他都會瞬間懵逼,尷尬的說不出來。

這邊,種的東西就很多了,梁鑫看看,也算是漲知識了。

以後誰再問他小麥長什麼樣,他也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五了。

而且他也開始關注了一些問題。

親眼見到了大鍋飯時代大家勞動工作的狀態。

大家的工作狀態確實有點懶散。

跟後世打工人上班摸魚的狀態差不多。

比印度工人幹活強點,但強的有限。

只是沒有那麼明目張膽,那麼過分而已。

就這狀態,應該是連給自家幹活一半的效率都沒有。

然後他再轉頭一看知青那邊。

頓時又樂了。

你們更過分了啊!

這恐怕連一半的一半都沒有吧!

但也要理解。

人家本來在城裡家中待得好好地,舒舒服服的。

突然一個政策下來,還沒回過神來呢,就被丟到這個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地方來。

也確實是為難這些少爺小姐們了!

他們應該後悔了吧。

這要是當初學習努力點,現在上高中或者大學呢,就不用被弄來插隊了。

咦,不對。

他們應該是第一批插隊的知青吧?

聽說第一批都是自願積極踴躍報名的。

嗯,那這麼說,這些都是腦袋有坑的!

就這智商,你們不遭罪誰遭罪!

爸爸大爺他們一群大老爺們在一起幹活。

看到梁鑫蹲在不遠處抽著煙思考著人生,爸爸就衝他招招手,把他叫了過去。

“爸,怎麼了?什麼事兒?”

“老大,你剛才是不是帶了一些肉回來?”

“是從哪裡弄來的啊?弄了多少啊?”

梁鑫拿回來肉,宋大爺就來找人熬油。

所以大家雖然還沒見到肉,但都知道了。

但所謂有圖有真相,這時候又沒有手機拍照。

於是就沒有真相。

大家口口相傳,好傢伙,這還沒出村呢,他帶回來多少肉,就出現好幾個版本了。

你就可想而知謠言這東西有多可怕了。

有說幾斤的,這意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