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死無對證(第1/2頁)
章節報錯
為了齊心協力抗敵,經過朝中文武大臣共同商議,陸明宇不得不更改命令,最終任命內廷大總管安平海為監軍,帶著皇帝的旨意前往邊城。
聖旨嚴令,曹吉和凌翼集合手裡的兵馬,所有黑甲軍聽從凌翼調遣,曹吉作為凌翼副將。
共同禦敵,不得陽奉陰違。
抗旨不遵者,誅九族。
可這道旨意並未順利送達曹吉手裡。
監軍帶著聖旨快馬加鞭趕路,先追上紮營在寂城的凌翼大軍,把邊關戰況和皇上旨意一一詳述。
凌翼是個三十歲出頭的武將,當今太后的堂侄,皇帝的表兄,實實在在的自己人,曾在三年的武舉中一舉奪魁,成為東宮侍衛統領。
皇帝還是太子時,兩人常談論兵法,陸明宇覺得凌翼心思縝密,面面俱到,武功又那麼高強,將來必定是個出色的武將。
所以宮連城一死,他迫不及待就讓凌翼掌了兵權。
可善武者不一定善謀。
況且這是凌翼第一次領兵上戰場,經驗欠缺,對雍國軍隊瞭解甚少,對宮連城以前留下來的將領充滿著敵意,根本沒有把功勞分給他們的想法。
聽完安平海的話,他眉頭微皺:“曹將軍臨陣脫逃是戰場大忌,按律當誅九族,皇上為何不下旨將他查辦?”
他原本的計劃是讓曹吉的軍隊先拼死抵擋幾天,等他們的兵力消耗大半,再加快速度趕去支援,到時不費吹灰之力就除掉一個勁敵。
沒想到曹吉那個膽小鬼竟敢棄城而逃。
凌翼心裡對曹吉生出了鄙夷不屑的心態,恨不得把他斬殺在軍中,以振軍威。
“凌將軍有所不知,曹將軍跟隨宮大將軍時間最長,跟雍國青鸞軍曾有五六年的對戰經驗,瞭解他們那位戰神長公主的作戰風格——”
“安公公這話是什麼意思?”凌翼不悅地看著他,“難不成沒有他曹吉在,本將軍就奈何不了雍國大軍?”
“雜家不是這個意思……”
“本將軍即刻點兵,三月之內必將雍軍趕出北梁境內。”凌翼說著,轉身入了營帳,“來人!傳令各營將軍到主帳議事!”
六月最炎熱的中旬,北梁大軍終於加快速度,朝邊關疾趕而去。
只是北梁已經連丟三城,而此次雍國兵馬之強悍遠超以往,若凌翼和曹吉能順利匯合,撇開各自的立場所不談,一心保家衛國,那麼雍國接下來定要費一番功夫。
然而安平海在傳旨給曹吉的途中被人一箭射殺。
這個訊息傳到曹吉耳朵裡時,他正帶著兵馬駐紮在遠離邊關八百里之外的涯安,安平海手裡的聖旨不翼而飛,但跟隨安平海一起來的親衛們一個不少,處理了安平海的屍體之後,急急抵達涯安。
“皇上命我跟凌將軍匯合,一起抗敵?”
“是。”一路護送安平海而來的侍衛統領點頭,“皇上有旨,曹將軍對雍作戰經驗豐富,若能好好配合凌將軍,併成功把雍國大軍趕出來,收回你丟失的三座城池,皇上就原來曹將軍和麾下將領臨陣脫逃的罪名。”
曹吉粗獷微胖的臉上,浮現一點冷笑:“這是皇上說的?”
“是。”
“傳旨之人不應該是宮中大總管嗎?”
侍衛統領遞上一份聖旨,並解釋:“安大總管在路上遭人射殺。”
曹吉聞言,臉色一變。
安平海在路上遭人射殺?
他第一個懷疑是凌翼所為,因為死無對證。
安平海帶來的聖旨上只命他配合凌將軍,儘早做出有效反擊,但皇上到底是不是真的打算放過他,聖旨上根本沒寫。
安平海這個時候被射殺,極有可能是凌翼故意所為,原因應該是安平海應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