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山神(第1/8頁)
章節報錯
泰山奇旅:初入山林
康熙年間,泰安城文風昌盛,城中有一李姓人家,誕下一子,取名李生。李生自幼聰慧過人,對文字有著極高的天賦,家中長輩對他寄予厚望,期望他能在科舉之路上嶄露頭角,光宗耀祖。於是,自啟蒙起,李生便在書房中與詩書為伴,從《論語》《孟子》到唐詩宋詞,再到經史子集,他皆能熟讀成誦,對其中的經義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然而,日復一日地埋首於書本之間,李生心中卻漸漸滋生出一種別樣的渴望。那些書中描繪的山川大河、異域風光,在他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撩撥著他的心絃,讓他對外面的世界充滿了嚮往。
一日,李生在城中的茶館聽聞幾位旅人談論泰山的奇景。有人描述泰山日出時的壯麗,那第一縷曙光穿透雲海,將整個山巒染成金色;有人講述泰山深處古寺的神秘,晨鐘暮鼓,在山林間迴盪;還有人談及山中的奇花異草,珍奇異獸,每一個故事都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李生心中那扇嚮往自由與探索的大門。當晚,李生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那些關於泰山的描述在他腦海中不斷浮現,令他難以入眠。天剛矇矇亮,他便下定決心,收拾行囊,獨自一人踏上了前往泰山的路途。
李生揹著簡單的包袱,裡面裝著幾件換洗衣物、筆墨紙硯和一本心愛的詩集,腰間繫著一個裝滿碎銀的錢袋,手持一根簡易的竹杖,告別了熟悉的家門,朝著泰山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的心情既興奮又緊張,這是他第一次遠離家鄉,獨自去探尋未知的世界。官道上行人絡繹不絕,有趕著馬車運送貨物的商人,有挑著擔子叫賣的小販,還有與他一樣的旅人。李生時而與同行的旅人交談幾句,分享彼此的見聞;時而駐足欣賞路邊的風景,感受著微風拂面的愜意。
當他漸漸靠近泰山,道路開始變得崎嶇蜿蜒。四周的景色也越發蔥鬱,山巒連綿起伏,像是大地的巨龍蜿蜒盤踞。李生沿著蜿蜒的山路前行,四周古木參天,粗壯的樹幹需數人才能合抱,繁茂的枝葉相互交織,遮天蔽日,將陽光分割成細碎的光斑,灑落在地面上。山林中靜謐幽深,偶爾傳來幾聲清脆的鳥鳴,在山谷間迴盪,更襯得這片山林幽靜空靈。李生沉浸在這自然的懷抱中,彷彿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行至深處,峰迴路轉,眼前豁然出現一條清澈的小溪。溪水潺潺流淌,水底的石頭圓潤光滑,五彩斑斕的游魚在其間穿梭嬉戲,自在又歡快。溪水的流淌聲宛如一首美妙的樂章,清脆悅耳。溪邊生長著不知名的野花,紅的、黃的、紫的,星星點點,點綴著這片寧靜的天地。李生被這美景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停下腳步,走到溪邊,俯身掬起一捧溪水,清涼甘甜的溪水順著喉嚨滑下,直沁心脾,旅途的疲憊瞬間消散了大半。他索性坐在溪邊的石頭上,閉上眼睛,聆聽著溪水的流淌聲、鳥兒的歡叫聲和微風拂過樹葉的沙沙聲,感受著大自然的奇妙與美好。
正陶醉間,遠處緩緩走來一位老者。老者白髮蒼蒼,如冬日的初雪般純淨,臉上雖佈滿歲月的痕跡,卻精神矍鑠。他身著一襲青色長袍,隨風輕輕飄動,手持一根竹杖,每一步都走得沉穩有力,步伐間透著從容與淡定。老者見李生,臉上浮現出一抹和藹的微笑,輕聲問道:“後生,你獨自來這深山之中,所為何事?”
李生連忙起身,恭敬地行了一禮,答道:“晚生李生,自幼喜愛遊歷山川,聽聞泰山之美,特來觀賞,想親身體驗這自然的鬼斧神工。”老者微微點頭,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讚許,說道:“此山雖美,卻也暗藏兇險,山林深處常有迷霧瀰漫,地形複雜,你可要多加小心,切不可貿然深入。”言罷,便轉身離去,身影漸漸消失在山林之中。
李生望著老者離去的背影,心中滿是好奇,這老者究竟是何人?為何會出現在這深山之中?他的話又是否另有深意?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