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葉生(第3/6頁)
章節報錯
,潛心苦讀,總有一天能夠實現自己的抱負。”從那以後,丁縣令時常派人給葉生送米送柴,解決他生活上的後顧之憂,讓他能夠安心讀書。
在丁縣令的關懷下,葉生心中那熄滅已久的希望之火,漸漸重新燃起。他開始重新審視自己,不再沉浸於過去的失敗中。他將那些空酒壺清理乾淨,重新整理好書籍,每日早早起床,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開始讀書。夜晚,他在孤燈下奮筆疾書,時而皺眉思考,時而揮筆潑墨,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
丁縣令也常常抽出時間與葉生探討學問,他對葉生的文章悉心指導,從文章的結構、用詞到立意,都給出了許多寶貴的建議。葉生虛心接受,每次都認真修改自己的文章,在丁縣令的指導下,他的文章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兩人的情誼也在這一次次的交流中日益深厚,宛如知己。
他們常常在茅屋中一談就是幾個時辰,忘卻了時間的流逝。有時,他們會為了一個學術問題爭論得面紅耳赤,互不相讓;有時,又會因為一個絕妙的觀點而相視大笑,彼此欣賞。在這段日子裡,葉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溫暖和支援,他不再是那個孤獨無助的落第書生,而是有了一個可以傾訴、可以依靠的摯友。而丁縣令也從葉生身上看到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夢想的執著,更加堅定了幫助他的決心……
魂念恩義,助力仕途
在丁縣令的關懷與鼓勵下,葉生重燃鬥志,一心撲在學業上,日夜苦讀,盼望著能在科舉中嶄露頭角,不負丁縣令的知遇之恩。然而,命運卻再次露出了猙獰的獠牙,毫不留情地向葉生撲來。
長期的苦讀,讓葉生的生活毫無規律可言。他常常廢寢忘食,沉浸在經史子集的世界裡,忘卻了時間的流逝,也忽視了自己的身體。精神上的壓力更是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每一次想到科舉的失敗,想到自己對丁縣令的承諾,他的內心就充滿了焦慮與不安。在這種身心的雙重摺磨下,葉生的身體每況愈下。
起初,只是偶爾的咳嗽和乏力,他並未在意,以為只是勞累過度,休息幾日便可恢復。可隨著時間的推移,症狀愈發嚴重。咳嗽變得頻繁,常常咳得他臉色通紅,甚至咳出鮮血;身體也變得異常虛弱,連起身走動都變得十分艱難。即便如此,葉生仍不願放下手中的書卷,他強撐著病體,坐在那張破舊的書桌前,繼續研讀。可他的視線越來越模糊,字跡在眼前漸漸變得重影,手中的筆也越來越沉重,最終無力地滑落。
葉生不得不臥床休息,可病情卻沒有絲毫好轉的跡象。他躺在那張破舊的床上,望著屋頂破舊的茅草,心中滿是絕望。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生命正在一點點地消逝。而此時,他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丁縣令的恩情。丁縣令在他最落魄的時候伸出援手,給予他關懷和鼓勵,讓他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可如今,他卻即將離開人世,再也沒有機會報答這份恩情。想到這裡,葉生的淚水奪眶而出,順著臉頰滑落,浸溼了破舊的枕頭。
不久後,葉生在病痛的折磨中離開了人世。他的離去,讓這個破敗的茅屋更加冷清,彷彿連空氣都充滿了哀傷。然而,葉生的魂魄卻因執念不散,依舊停留在世間。他心中只有一個念頭,那就是報答丁縣令的知遇之恩。他的魂魄飄蕩在茅屋周圍,遲遲不肯離去。
一日,丁縣令在縣衙中忙碌了一天後,疲憊地回到房中休息。他躺在床上,很快便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見到了葉生。葉生依舊一襲青衫,可面容卻帶著幾分憔悴與哀傷,與往日的意氣風發判若兩人。丁縣令大驚,忙問:“葉生,你為何在此?你的臉色為何如此蒼白?”
葉生看到丁縣令,淚水奪眶而出,他哽咽著哭訴自己的遭遇:“大人,晚生已離世,可心中對大人的恩情念念不忘。晚生本想刻苦攻讀,科舉高中,以報答大人的知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