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抖擻。意志昂揚。遠處,約有一千名士兵在訓練刀法。一刀砍下,破空之聲大作,連幾百步之遙的周瑜也聽得清清楚楚。沉重的大刀,要砍出破空之聲,周瑜自己是可以做到的。因而周瑜也就深深知道其中的不易。那刀,一定要砍得非常之正,寬寬的刀背必須與刃鋒前進的方向形成完全的直線。而且,還得有力,還得快,快得破開了前面的空氣,而空氣一時之間還來不及補充鋼刀劃過之後的空間。那樣才能有破空之聲。

周瑜自己雖然能夠砍出破空之聲,但也是武藝大進之後的事情,而且還不能保證刀刀都有。可以說,連砍幾刀,刀刀都有破空之聲的話,那麼這個人的武藝就相當不錯了,就已經是將領的級別了。而周瑜看見的,卻分明不是將領。那就是普通計程車兵。

這樣的強兵,周瑜見過一次。就在那個噩夢一般的夜晚,就在那個湖邊,孫軍五千人被田蘭計程車兵殺得毫無招架之力。因而,周瑜一見之下,就判斷出了這支軍隊的歸屬。這就是田蘭計程車兵。

……

周瑜以前對於田蘭這邊的情況是沒有細想的。這個時候,周瑜已經被押進軍營。眼看著轉眼就會被軍營裡面的將領提審。通常這樣的提審,就是問降不降,不降就殺。殺,周瑜是不怕的。周瑜本來就有些想被殺。但是,降不降呢?

第一反應當然是不降。正所謂忠臣不事二主,好馬不配二鞍。但這個念頭一冒出,就立即被周瑜自己否定了。孫策還算是自己的主嗎?自己絕不能奉這種不講仁義,不顧百姓的人當自己的主的。但田蘭呢?田蘭講仁義嗎?周瑜還真是不知道。

周瑜就知道田蘭的兵強。當然,將也不弱。太史慈曾經打敗過孫策。由於孫策有傷在先,也可以說,是戰了個平手。不過,太史慈那樣的武藝,也就是孫策那樣的武藝,周瑜並沒有認為有什麼了不起。田蘭士兵的強大,周瑜倒是真心地認為了不起的。

士兵強大,還是不能說明其主人的心胸。周瑜照樣不知道田蘭是否仁義。但是,卻讓周瑜有了一絲嚮往和好奇。好奇的是,這樣計程車兵是怎樣練出來的;嚮往的是,如果自己指揮的就是這樣計程車兵,那該有多好。

有了嚮往和好奇之後,那求死的念頭就完全徹底地消失了。於是,周瑜就有了煩惱。周瑜希望,先判定田蘭是否仁義,然後再確定是否歸順田蘭。因而對於軍營裡面的將領馬上就要問到的降與不降的問題,極為頭疼。

……

見到了軍營裡的主將。周瑜認識,就是跟孫策打過一場的太史慈。還好,太史慈認出周瑜之後,並沒有立即詢問周瑜降與不降、不降就殺。太史慈派了個百人小隊,把周瑜押走了。

這就算是過了一關了。“降與不降、不降就殺”這樣的問題太讓人頭疼了。放在半個時辰以前,很簡單,也就是“不降,要殺便殺。”但是,當週瑜再次見到田蘭的強兵之後,周瑜發現自己已經不想死了。既不想死,又不願意歸降,這就矛盾了。

轉眼就到了于禁的軍營。躲過一次的問題,還能不能再次躲過呢?周瑜被押著見到了于禁。周瑜也記得於禁。還好,于禁也沒有問那樣的問題。于禁居然派了一個千人隊,把周瑜押往曲阿。

一次躲過那樣的問題,可以解釋為偶然。兩次躲過,應該就不是偶然了。周瑜不由得思考了想來,為什麼田蘭的將領都不問那樣的問題呢?絕對不能解釋為田蘭的將領沒有殺人的權力。

到了曲阿,周瑜被移交給張昭。這個過程中,周瑜並沒有見到張昭。不過,此時周瑜已經不再頭疼了。兩次躲過那樣的問題,周瑜就判定出曲阿的主事之人同樣也不會問自己那樣的問題。當然,為什麼不問,周瑜還是沒有想通。

由曲阿到建業,張昭帶隊,衙役護送。這個時候,周瑜見到了張昭。但周瑜並不認識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