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大腦開發(第1/4頁)
章節報錯
天空陰沉,風急浪高。
偽裝成漁船的快船在風浪中開足馬力,只要進入華夏領海就有軍艦接應,可以安然返回了。
吳名站在船頭眺望,海天一色,一層層波浪向遠處散開,腥鹹的海風吹在臉上,有微微的溼氣。
他隨著船頭一起一伏,閉著眼,身形似緊似松,中海脈門一張一合的氣血如龍盤虎踞,時聚時散。額頭“天眼”又突出了一點,似乎真要破開骨肉,生長出第三隻眼,強大的意念如海浪一圈圈擴散,身周100米均一覽無遺。
經過這兩天跟王級高手交戰,特別是救雛田素那一戰,面對兩大“天忍”和隱藏的一個“法王”,命懸一線的情況下,激發潛能反殺兩大“王者”。
生死一線的感悟最是讓人領悟平時不論如何練習都不可能領悟的細節。
吳名不斷回憶,不斷模仿當時身體和精神爆發的狀態,漸漸形成可控的力量爆發方式,然後再漸漸讓身體習慣和保持這種狀態,這就是成長,是突破。
就比如一個人情急之下,爆發潛能,平時只能提起100斤的東西,突然爆發後,一下提起300斤的東西。事後,他不斷練習,重複這種爆發方式,讓身體適應,然後可以隨時爆發,提起300斤,這就是一種提高修為的方式,當他可以長時間提起300斤,甚至400斤時,他就算是突破了自己的極限,可以挑戰追求更高的境界了。
吳名就是這樣,他知道所謂修煉方法,就是幾千年來古人透過各種生死戰鬥總結出來的,可以一步步將爆發潛力形成習慣,成為常態,這樣才是不斷提高的基礎。
如果一拳爆發打出1萬斤攻擊力,那是觸控到大宗師的境界。如果能拳拳打出1萬斤以上,且招式招法合理,能收能放那才是真正達到大宗師境界。
當然境界不能僅僅用力量來評判,還要綜合考慮戰術、意識、精神等各個方面,甚至是個人的內在修養和武學認知。
吳名不斷的練習,他覺得如果再次面對“女王”的幻術,他也可以輕鬆抵擋而不會輕易中招了。意念力的應用方式也是這次東瀛之行的收穫之一。
《手冊30》雖然講述了體能修煉的方法,境界的區分,意念力的形成和刺激脈門增長潛力的方法。卻沒有具體的意念力攻擊方法,防守方法,甚至沒有任何招式套路、打法等。
而吳名所有的招式只有一套“殺破狼”,是從爺爺教的各門各派功夫打法中,拿來用的,並不拘泥具體的招式。而意念力“目擊”的方式都是自己摸索的,沒有任何供參考學習的資料,這也是人類武學的空白點,也許有修煉精神力的秘笈,但都難懂難學,比如佛道中都有“修心”之法,卻是撲朔迷離,遠沒有《手冊30》所說的大腦開發來的簡明。
據《手冊30》所述,人身體體能要不斷開發出潛能與大腦開發密切相關。
人類大腦的功能,分為不同的區域和層次,不同層次有非常大的功能區別。
總體來說,大腦由外向內的層次分為九大區域。
10;最外層是皮質層。
負責思考和運算等各類思想活動。
皮質層完全開發僅僅佔大腦10-15的能力,是正常人類都具備的能力。
20;第二層是肉質層,又稱灰質層。
這部分割槽域如果啟用開發,那麼大腦就達到20以上的開發率,從此開啟進化的能力,也就是可以開發潛力,成為武者了。所以無論是武道修煉還是神學修煉,這個關卡就是入門的第一步,一般的武士就是開始開發這個區域,大腦開發率到了20就開啟了修煉的開關,氣血筋骨開始強化。
根據吳名8歲時的一場奇遇,吳名得知人類的大腦被鎖住,正是這20的關口,突破了,就進入進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