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生物記憶盤(第2/3頁)
章節報錯
目前對華夏甲骨文文字的破譯成果進行解讀,並不能完全看懂。
為什麼最有意義呢?因為這種“生物硬碟”的結構是模仿生物大腦記憶結構,是最精密的適合記憶綜合資訊的結構。
綜合資訊是指:形狀、大小、色彩、位置、聲音、影像、文字、意義、時間、空間等交雜在一起的資訊,而不僅僅是文字。
如果,旺仔使用這種結構的硬碟,那麼它能比現在儲存速度最快的“量子”計算機快幾萬倍。調取資料,基本不需要時間,因為人腦的儲存,計算速度就是非常快的,而且並不是採用“電腦”的二進位制運算模式,而是“混沌”運算模式,也是宇宙萬物運轉發展的模式,不是“1+1=2”這樣的數學公式模型。
更重要的是,這種結構記憶內容是可以直接“影印”到大腦的記憶細胞中,也可以將人腦的記憶“影印”出來儲存。
只需要一臺“大腦記憶體復刻機”,將“硬碟”或者叫“記憶盤”更合適,其中的資料“燒錄”進大腦記憶細胞中空白區域,那這些資料就像人的記憶一樣,可以由大腦讀取使用了。
,!
這樣,人的學習過程就大大減少,人類社會進步的速度就會大大加快了。
只是“記憶複製機”暫時沒辦法制造,旺仔只有相關資訊,卻沒有製作圖紙,可能是吳名父母也沒有製作圖紙,只是一種概念設想。或是在哪裡見到,瞭解到這種儀器,就像“生物”技術的來源一樣。
但是旺仔有一種記憶讀取裝置,它就是用這個裝置讀取“玉簡”的資料。
這個裝置就像“讀卡器”一樣,可以伸出幾個觸角,連線“記憶盤”,輸入一種生物電能,就能讀取其中的資料並記錄到它的“記憶體”中,只不過它目前用的是“光儲存”硬碟,相對“生物”記憶盤容量小了何止一個數量級。
也就是說,目前生物“記憶盤”只對旺仔有用,或者還有對超級電腦有用。如果運用到人體,必須在人體的大腦神經中樞裝置一個“讀寫器”,才能將資料資料匯入人腦,這種裝置旺仔系統內有製造圖紙,可以由“工業蟲”製造出來。
這個裝置的形狀就像條“蜈蚣”,有很多“腳”一樣的觸腳,附在神經中樞上,將讀取的資料轉換成“生物電”訊號傳給“人腦”,再由大腦分類儲存,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資訊丟失或錯誤。要看個人的大腦開發情況,如吳名這樣大腦接近30的開發度,可以輕易匯入資訊,不會有任何遺漏和錯誤,但一般人能接受50以上就不錯了。
儘管如此,也比用二十年時間去接受教育要有效率多了。
而且,這種“蜈蚣”和“醫療蟲”配合可以自行“安裝”進人體,就在後腦脊椎的神經與大腦交接的位置。它並不破壞神經,只是“平行”地附著在神經束上面。當然“安裝”過程會有點刺痛,忍忍就好。
只是這種“讀寫器”的效率因人而異,遠沒有“影印機”的效率高。就像“硬碟”映象複製和檔案傳輸的區別,但好過沒有辦法。
吳名要旺仔先製作幾條“蜈蚣”,回去後他先試驗一下,反正不會損傷神經,就算損傷了,醫療蟲也能治好。另外就是讓“工業蟲”複製這種“記憶盤”,不需要太大,能放下一些基礎知識就可以,以後可以專門製作“學習盤”,從小學到大學甚至博士,專家等不同等級的內容儲存盤,或者放在網上,自行下載進“記憶盤”,再透過“讀寫器”存進大腦,這簡直是大大的加快了學習進度和人才培養的速度啊!
要知道,社會最大的不公平,就是資訊、知識獲取的不公平。
如果每個人都能輕鬆學會各行業的專業知識,每個人都擁有豐富的學識,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社會還有那麼多的不公平?那麼多戰爭?那麼多財富不均?那麼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