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九牛之力(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商時期的壽字,從後從灸從之,引伸為長久。
古寫的\"老\"字,從形體上看像一個手扶柺杖的老人,從字意上說老人意味著長壽,於是便取老字頭。
下邊形聲\"疇\",上面覆蓋老字頭會意,組成了一個形聲字。
子受以繁體字“夀”來為自己的壽王府題寫匾額。
而子受親自題寫匾額的事情,卻又在王都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風波。
並非是子受的書法不行,歷經前世,什麼甲骨文、篆書、金文,乃至後來的楷、行、草,子受全都瞭然於胸。
以刀刻於木匾,這不是小兒科?
何況自己還凝聚了靈力於其上,幾個字蘊含著磅礴的能量,可以鎮宅、辟邪。
因為大商時期,壽字並不是子受所寫的繁體字的樣子。
人人都知道子受題寫的那個是壽字,但是識字的人偏偏又不認同。
最初在民間產生爭議,沒過幾天,竟然就鬧到了朝堂。
這回,太史官站到了子受的對立面,率先發難:“壽王為大商儲君,應為天下人之表率,不論口述,還是書寫,都應合乎規範,不可主觀臆造,而亂了天下文法!”
商容對向摯的看法也非常贊同:“所謂書不成規,人身難正。字都寫不好,性格難免浮躁,那個字原本是什麼樣,就該是什麼樣,豈可亂寫?”
幾位朝臣一番的言辭犀利的批判,彷彿子受罪大惡極。
帝乙看著子受,想看他如何處理此等尷尬之境。
子受出列,環視一群文武百官:“所謂文字,目的是知情達意,我所寫的這個夀字,上面是一個老字,下面是疇字的變體,意思也很好理解,要想長壽,需得從事田間勞作,不單是容易理解,還有教化作用,有何不可?”
“可是,壽字原先可不是這樣寫的。”商容反駁。
“的確,原先不是這樣寫,但是卻非常複雜,而且意思很難看出來,特別是,我們大商,和西周,和東夷對這個字的寫法也並不統一,我這樣寫有何不對?”
不等其他人反駁,子受又強調:“如果我寫的壽字,可以改變之前的寫法,我認為是一件好事!”
向摯爭辯道:“想當年倉頡造字,可沒有這樣分析的,文字必須要講正統的。”
子受反問:“請問太史官,倉頡一共造了多少字?”
向摯語塞:“這——”
因為他沒法回答,倉頡造字,流傳下來的僅有二十八字。
“倉頡造字聖人猜,二十八字一未開”。說的是孔子路過倉頡造字碑,看見碑上的二十八個字,一個字也不認識。
所以倉頡造字,恐怕僅僅是總結了一些符號而已,後世根據這些字元組合而形成文字。
而下一句話,讓向摯更加感到了子受的叛逆:“倉頡可以造字,難道我不能造字嗎?”
向摯對這個問題,也是困惑了很長時間,他在記載史書的過程中,由於文字匱乏,很多情況是沒法用合適的語言來記載的。
所以在此過程中,有意無意的,他也“造”過一些字。
因為平時大家可能說某種東西,但是卻沒有相應的文字可以表述。
碰到這種情況,被逼無奈,也只好造一個字。
但是,像子受堂而皇之的說,要自己造字,可是他不敢想的事情。
顧不上和朝臣們辯論,子受獨自陷入了沉思。
大商時期,文字總數不過五百,嚴重製約了交際需求。
況且,瞭解了後世秦統一六國之後的統一文字的舉措,以及對後世文化的影響,讓子受感到有必要在大商時期就得推行此項工作!
如果統一了文字,對於幅員遼闊的大商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