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箢子——搬運物品的器具(第2/3頁)
章節報錯
座駕,把綠色的希望送到山上的每一個角落。
夏天,在雨季來臨之前,村民們會用箢子搬運沙袋去加固河堤。箢子把一袋袋沉重的沙袋運到河堤邊,就像一個個小小的勇士,在守護著村子免受洪水的侵襲。
秋天,除了收穫的搬運,女人們會用箢子去果園裡採摘水果。她們把蘋果、梨等水果放進箢子,然後挑著回 家制作果脯或者儲存起來過冬。箢子就像水果的小搬運箱,把美味的水果帶回家。
冬天,阿明的妻子會用箢子去集市上買年貨。她把買回來的糖果、對聯、香燭等年貨放進箢子。箢子就像一個年貨的收納盒,把新年的歡樂帶回家。
箢子雖然很實用,但它也有自己的煩惱呢。
因為箢子是用竹子做的,所以如果遇到下雨天,它被淋溼後,竹條就容易發黴。就像小朋友們的木筷子,如果沒有擦乾放在潮溼的地方,就會長出小黑點一樣。有一次,阿明在一個下雨天忘記把箢子收起來,結果竹條上就長出了一些白花花的黴斑。
而且,竹條在經過長時間的使用後,容易斷裂。特別是在搬運比較重的東西時,像裝滿石頭的箢子,底部的竹條可能會承受不住壓力而斷掉。這就像小朋友們用鉛筆寫字,寫得太多了,鉛筆芯就會斷掉一樣。
另外,箢子的容量是有限的。當要搬運很多體積大的東西時,比如大冬瓜或者大南瓜,箢子可能裝不下或者只能裝一個,這就不太方便了。
村子裡有個聰明的小男孩叫小竹。他看到箢子的這些問題,就想辦法來改進它。
他發現箢子容易發黴的問題,於是他找來了一種桐油。他把桐油均勻地塗抹在箢子的內外表面,就像給箢子穿上了一層防水的鎧甲。桐油可以隔絕雨水和空氣,這樣箢子就不容易發黴了。
對於竹條容易斷裂的問題,小竹發明了一種加固的方法。他在箢子的底部和把手與身體連線的地方,用細麻繩緊緊地纏繞幾圈。這種麻繩就像箢子的繃帶一樣,當竹條受到壓力時,麻繩可以分擔一部分力量,讓竹條不容易斷裂。
針對箢子容量有限的問題,小竹重新設計了箢子的形狀。他把箢子的身體部分編織得更高一些,而且把底部編織得稍微大一點。這樣,箢子的容量就增加了不少,就像給箢子做了一個擴容手術。
小朋友們,你們想不想自己做一個簡易的箢子呀?這可有趣了呢,不過一定要有大人在旁邊指導哦。
首先,我們要找一些廢舊的竹筷或者冰棒棒。如果是竹筷的話,可以多準備一些。
然後,拿一個小碗倒扣在桌子上,這將是箢子的底部模具。開始用竹筷或者冰棒棒圍繞著這個模具編織底部。可以把它們交叉著擺放,然後用膠水或者小細繩固定。
接著,等底部編織好後,我們可以慢慢地把竹筷或冰棒棒向上編織,編織成箢子的身體部分。在編織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網格的大小。
再用兩根較粗的竹筷或冰棒棒製作把手。把把手固定在箢子身體的兩側。
最後,用彩筆給箢子塗上顏色。這樣,一個簡易的箢子就做好了。小朋友們可以用這個箢子來裝自己的小玩具或者小零食呢。
在沒有箢子之前,村民們也有一些傳統的搬運方式。
一種是直接用雙手抱東西。這種方式能搬運的東西很少,而且如果東西比較滑或者形狀不規則,就很容易掉落。比如抱雞蛋的時候,一不小心就可能把雞蛋打碎。
另一種是用布包著東西背在背上。這種方式雖然能多裝一些東西,但是背久了會很累,因為重量都壓在背上。而且布包容易磨損,東西也可能會從布包的縫隙裡掉出來。
而箢子就不一樣了。箢子可以用手提著或者挑著,它能裝不少東西,而且比較穩固。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