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4頁)
章節報錯
地覺得有些不妙。
馬賊唯利是圖,襲擊自己作甚?如果他們是誤把自己當了商隊,此時也該知道不是好捏的軟柿子了,為何還是如此亡命?尤其是這支馬賊隊伍竟然分兵兩路,先行引開契丹兵,繼而突襲自己本部,顯然是有備而來。甚至連他們的行蹤路線、人數多寡都已打探明白,恐怕他們不只是馬賊那麼簡單。
就在這時,蘆葦般茂盛的息雞草叢中忽有無數利箭射出,將正屏息嚴陣以待後敵的宋軍射翻了多人,然後一支人馬猛地殺了出來,頭前一人。手中提一支雪亮的三股鋼叉,身材魁梧。一隻眼睛戴著黑色的眼罩,卻是一個獨眼龍。
他揮舞著鋼叉,遠遠地就大聲咆哮道:“殺宋使格浩,殺!殺!殺!”
“果然是為我而來!***,別人做使節,那是優差,怎麼我接的差使總是離不了打打殺殺?”
楊浩嘆了口氣,霍地拔出利劍,大喝一聲:“全軍,殺!”說完率領親軍。便搶先衝了出去。他衝的不是後路,也不是側翼,而是前方正與契丹兵纏鬥在一起的那股馬賊。
第九卷 吳中白藕洛中栽 第18章親仇契丹
一見三股馬賊有合圍之勢,楊浩立刻察覺不妙。這些馬賊分明是有備而來,雖說契丹這位千夫長馮必武馮大人一見是馬賊就嗤之以鼻,但是這些馬賊明明知道他們的底細還敢打他們的主意,這說明他們對自己的武力也甚有信心,決非一股烏合之眾那麼簡單。
再者,他手中有一千名禁軍侍衛,馮必武有五百契丹兵,前後左三方殺來的馬賊總數至少有四千多人,這不是戰陣對決,只要兵精將勇,配合得當,照樣以少勝多,如今的情形是混戰,混戰的情況下,軍隊練有素、整齊劃一的排程派不上用場,也就發揮不出該有的戰鬥力,面對數倍於幾的敵人很難取勝。
於是楊浩當機立斷,突然喝令全軍對後方和左翼放棄戒備,集中全力殺入前方戰團,前方敵我雙方正在膠著之中,在另外兩支馬賊隊伍抵達之前,他做為一支生力軍殺進戰團,可以讓其餘兩支疾馳而來的馬賊投鼠忌器,不敢放箭,同時一路衝過去,可以脫出包圍圈,至少不至於三面受敵。
至於右側的山嶺,楊浩根本沒考慮,馬賊既然早已有備,選定這個地點發動攻擊,那麼這座山嶺就算沒有埋伏也是一個死亡陷阱,楊浩可不相信馬賊也會像普通的草原部落一般嚴守禁忌決不縱火,此刻風向正向山坡吹來,如果他們放火燒山,就算不被火燒死,也得被煙燻死。
楊浩異於常人的舉動大出馬賊的意外,略一遲疑間,果然令他們錯過了最佳的絞殺時機,楊浩全軍殺進了前方戰團,而且義無反顧地向前衝去。那獨眼頭目怒火沖天,大聲咆哮著指揮所部追了上來。
這個獨眼龍正是盧一生,盧一生自從得了契丹官方的默許之後,在關內妥外的中間地帶混得風生水起,一時聲望無倆,許多小股馬賊聞訊紛紛趕來投靠,很快成為這一地區勢力最大的一股馬賊。
可是契丹與宋國出於各自的考慮暫且休兵之後,他這支名義上仍是馬賊、事實上也是馬賊,只是暗中得了契丹皇帝一個封號的盧大將軍就無法像以前一樣如魚得水了。人多了在劫掠的時候更具破壞力,可一旦閒下來幾千號人要生存可大不易,契丹人不曾撥發軍餉給他們,他們一向是自給自足的,慶王謀反後上京被圍,他與契丹官方的秘密聯絡也被迫中斷,這一來處境更是艱難,於是盧一生只得冒險劫掠雁門關一帶,獲取了大批財物。
他這幾天正打算再幹一票,不料派出的細作卻給他帶來一個意外的訊息:宋國朝廷派遣使趕赴契丹,使者是鴻驢寺卿楊浩。
盧一生此前曾派心腹手下潛赴宋境打聽他兄長盧九死的訊息,他知道兄長要遷往開封,不料得回的訊息卻是兄長慘死、侄兒失蹤。而始作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