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部分(第4/5頁)
章節報錯
文。已經開啟本章節的起_點或q_q手機客戶端,到時候可以在目錄介面長按這一章節名,重新下載即可。
……
之所以說香江的氣氛現在有些微妙,那是因為其正在醞釀迴歸前的最後一次政~治架構調整。
香江在150多年前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後,英國人隨即建立起來了由行政局、定例局也就是現在的立法局,以及最高~法院,這三塊所組成的統治框架。
它們的作用,顧名思義便可大致瞭解一二,其中,自然以行政局的地位最為重要這從官員的任命上也能反映出來。
代表英國女王的港督,自動成為行政局和立法局的當然主席;行政局下的布政司、財政司和律政司,都自動成為立法局的當然議員剛開始,立法局裡就是這四個“當然”成員。
立法局擴大後,港督任命港府公務人員加入立法局是為官守議員;挑選信得過的民間人士加入立法局是為非官守議員。
言而總之,除了港督自己這個當然主席和另外三名當然議員之外,立法局的其餘議員,都由港督任命。
當香江迴歸的大局確定下來後,英國開始改變立法局的遊戲規則由全部港督任命,改為部分間接選舉。
這時候,立法局由包括4名當然議員在內的11名官守議員,和46名非官守議員組成。
其中,22人由港督委任;12人由功能組別選出;1人由全體市政局議員推選;1人由全體區域市政局議員推選;另外10人由各區全體區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選出。
甚至,這些新當選的立法局議員,還打破過往的慣例,用粵語宣誓,效忠香江市民。
隨之,立法局的權力終於大大地提高了。
進入1990年代後,立法局成員人數再次增加,達到了60名。
與此同時,黨派開始浮出水面了。
如果保持這個趨勢,說不定現在的立法局,可以直接過渡到迴歸後。
但港督彭錠糠在1992年走馬上任後,開始大做文章由間接選舉,改為直接選舉。
身為一個差點就成為英國財政大臣的資深政客,彭錠糠玩起鑽空子、摻沙子的政~治遊戲來,可謂遊刃有餘。
他盯上了今年舉行的香江迴歸前最後一屆立法局選舉,單方面決定:將選民投票年齡由21歲降至18歲,以增加選民數量,以及讓更多年青人參與進來;取消立法局內的所有委任議席;增加直選議席;尤其在原有的功能組別之外,新增了漁農、礦產、能源及建造界,紡織及製衣界,製造界,進出口界,批發及零售界,酒店及飲食界,運輸及通訊界,金融、保險、地產及商業服務界,公共、社會及個人服務界這九個功能組別,即新九組。
彭錠糠的套路玩得深之處在於,新九組跟以往的功能組別選舉方法不同,即任何在1991年人口普查中報稱從事其中一個行業的在職人士,都會自動成為新九組其中一組的選民,進而使得選民數目高達106萬,在一人一票的情況下,這九個議席實際上變相地成了直選議席。
從英國人的立場來講,彭錠糠這一手玩得相當漂亮,不管成與不成,都達到了最大限度分化香江社會各階層的目的原本時空香江迴歸後,鬧哄哄地爭來吵去,不外乎就是圍繞著這個框框打轉。
彭錠糠精心謀劃的這場立法會選舉,就在九月份舉行,各方堪稱激戰正酣沒想到,這個節骨眼上,唐首富大駕光臨了。
對於唐煥到場可能引發的變數,在今年6月20日創刊,透過減價競爭策略,把整個香江報業攪得血雨腥風的《平果日報》,用電影《吸血驚情四百年》隱晦地形容道:“德古拉伯爵乘船,一路呼風喚雨地來到了倫敦。他的到來,復甦了倫敦的黑暗力量。吸血蝙蝠與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