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軍三千。其他各郡縣守城軍加起來約四萬。

總兵力二十三萬多。

他始終認為,兵在精而不在多。如果單兵素質不行,不僅會造成巨大的錢糧消耗,給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而且還是對生命的不尊重。如果單兵素質較差,戰場上就會比其他士兵更容易傷亡,不僅失去一個鮮活的生命,還給這個家庭造成深重的災難。

因此,除了一些特殊人才可以隨時加入軍隊以外,暫時不再徵招新兵。重點將現有軍隊進行改編和訓練,儘量讓他們在戰場上少流血。

編制方面,既要利於作戰,又不能太過冒進,脫離實際,導致失敗。

他採用了二十一世紀最先進的模組化編制:五人為伍,設伍長;五伍為一屯,設屯長;五屯為一隊,大概在一百三十至一百五十人,設隊長,對應大夏的百夫長級別;五隊為一營,大約六百五十至七百人,設統領;五個營約三千六百人左右,編為一個旅,設校尉,這是最基本的作戰單位。

五個營為一師,約一萬八至兩萬人,設主將、副將和參將。

如果需要更大戰鬥組合,則不固定單位數,根據需要,可以是兩個師,三個師或更多,則設統兵元帥,但元帥只負責戰時統兵。

北境三關,各關常備守軍一個師,一萬八到兩萬人。畢竟是國門,而且面對的又是能征善戰、身體素質極好的鴞國軍隊。守軍人數不能太少。同時各配備火炮十門。

鄭海龍、蔣詮、李輝三位守將本來還擔心守軍是不是少了些,得知還有十門火炮相助,立馬激動得不行。

各郡縣均有駐軍,根據地盤大小和人口多少確定駐軍人數。多的一個營,約七百人,少的一兩隊,二三百人。主要負責維護地方治安,保護百姓不受山匪騷擾。遇有外敵入侵,則統一調配。各郡縣守軍的首領仍叫都頭,只是手下人數不同而已。

其餘十四萬多人,則按照新的編制,編為了七個師。

銀甲軍作為機動部隊,進行了擴充,人數從三千人增加到五千人。劉鐵柱擔任主將,祖慶和郎瑛擔任副將。

各個師配備了一個火炮隊,四到六架火炮,用馬車運輸,便於移動。

:()棄婿崛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