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家村時夫妻倆做點好吃的,都會多做一點給陳父那邊要送點。

剛剛她在盛麵粉的時候潛意識的多放了些,等加入水後才想起來,麵粉已經加了水了,想著多出來那一份再給爺爺奶奶那邊送點,現在一看正誤打誤撞。

唉,習慣這東西真可怕,都怪某人誤帶她。

三個大人在院裡陪四小玩鬧一茬子。

“明天笑笑週歲生日,有其他親戚過來嗎?”林驍辰問道,如果是平常就不就算了,但這是他第一次帶著妻子她們回來,所以意義是不一樣的,想看他爸媽是怎麼安排的。

林母思索了一會:“本來今早要跟你們說的,結果你爺爺那麼早過來帶你們去玩了,我和你爸是這樣子商量的,我們明天借笑笑的週歲生日,讓家裡的親戚好友過來,順便讓小妹認識一下。”

新媳婦都要介紹給親朋好友認識的,雖然是晚了幾年,但該走的流程還是要補一下的,明天的日子很好就一起操辦了,不然走在大街上都不認識親戚,這就有些尷尬了。

雖然她也覺得週末大家都不上班,聚一聚更好,但那顯得有些刻意了,明天晚上吃完飯他們還要趕著明天上班,這樣就不會逗留很長時間。

林驍辰覺得明天一起操辦了也行,借用媳婦第一次回家認親戚的藉口,順便給笑笑過週歲生日,一舉兩得。

林驍辰覺得這個方法不錯,點了點頭:“行,明早咱們和大伯家就簡單給笑笑過下生日,然後下午等他們都下班了再來咱家吃頓飯吧。”

林母見兒子也贊同繼續說道:“等下你吃完飯去跟你爺爺他們說,明早不要做早飯了,直接過來咱們這邊吃,吃完早飯我帶著你跟小妹去把需要的東西都買了。

買完東西咱們再去你姥爺家,你姑家還有小薔那邊通知一聲,咱們整兩大桌就行了,菜多做一點,小孩子就站著吃就行。”

兩桌和三桌還是有差距的,不是整不起而是要低調一點,畢竟大一點的家庭吃個飯都要兩桌,林家兩兄弟如果不分家,也算是個大家庭了。

林驍辰把最親近的親戚都捋了一下,有些詫說道:“媽,才兩桌確定夠嗎?就咱們家跟大伯家爺爺奶奶還有姐和姐夫還有小薔夫妻倆,這些都快要坐兩桌了,哪還有位子夠其他親戚坐的。”

要知道他們家的桌子是方桌而不是圓桌,方桌坐的人比圓桌還要少一些。

林母笑了笑說道:“放心吧,前段時間你爺爺簡單做了可拆式的圓桌,到時候拿那兩個桌子坐就行了,也沒請多少人來。

就你姥姥姥爺,你大舅夫妻倆,二舅夫妻倆,你姑姑和姑父,他們家的小輩就不用過來了,到時候你跟小妹帶著石頭兄妹到再到他們家認認門。”

如果那些小輩都要過來,那起碼六七桌都不夠坐的,就單單她孃家的兩個哥哥,每個哥哥都生了三個子女,子女結婚後再生的孩子都最少有三四個,滿滿當當30來口人這裡都三桌了。

她爸媽現在跟她大哥住,每次回孃家大哥家一蜂窩孩子,二哥家也一蜂窩孩子,還好兩家已經分開,如果住在一起每次吃飯都要三四桌,這場面不得了,做飯的人都要累死。

不過最近她大哥二哥也要給底下的小輩分家,經常聽她大嫂和二嫂吐槽,說每天都要做十多號人的飯,做飯也就算了,一咕嚕小孩都要她帶,洗澡也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說比上班的人都受折磨,活妥妥一老媽子,都羨慕她的生活呢。

林驍辰也想到了大舅二舅他們家的情況,嘴角不禁抽了抽:“這樣就好,兩個舅舅家好多娃娃呢,不然那場面怕是控制不住。”

他的那些表哥表姐們年齡都比他姐弟倆大,最晚的那個都在65年結的婚,最大的那個小孩都十三四歲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