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湉心裡頭那股子對支教的熱愛,就像春天裡瘋長的野草,怎麼也壓不下去。

儘管她現在還只是個天天泡圖書館、啃書本的全日制大學生,但她知道——

支教這事兒,早晚得安排上。

直到有一天,大一下學期的日子悠悠晃晃地過了一半。

她從那位總是笑眯眯的大四學姐嘴裡,挖到了一個支教界的“小道訊息”——

原來,除了跟著國家西部計劃的大部隊走,還能自個兒找組織,玩一把“民間支教”。

國家那套西部計劃,那是正規軍的操作,專挑在校生,浩浩蕩蕩奔西部去。

但民間支教呢,就像是游擊隊,自由得很,啥個體啊、團體啊,一到假期就蹦出來——

他們招募大學生、老師去山溝溝裡傳道授業,還給點外快補貼補貼。

學姐一揮手,給了甘湉一個聯絡方式,神秘兮兮地說道。

“這家‘學思教育’,寒假暑假都招兵買馬,你試試看?”

甘湉一聽,心裡頭那個激動啊,立馬就跟打了雞血似的,給“學思教育”打了個電話過去。

沒想到,那邊的人還挺給力,三言兩語就問清楚了情況。

資料“嗖嗖”地就發了過來,還讓她把自個兒的簡歷也扔過去。

這一等,就是一個禮拜。

甘湉天天盯著手機,生怕錯過什麼訊息。

終於,學思教育的電話來了,說她這條件,簡直就是為支教量身定做的。

第一次幹這事兒,甘湉心裡多少有點忐忑。

但學思教育那邊的人,那叫一個貼心——

電話裡巴拉巴拉說了半個小時,從支教前的準備到到了那邊該幹啥,講得那叫一個詳細。

最後,還給她發了支教的具體位置。

甘湉一看,嘿,手機地圖一開,那地兒就跟近在眼前似的。

她心裡那個美啊,就像是小時候過年拿到了壓歲錢,激動得不得了。

其實,這支教夢啊,可不是甘湉一時興起。

從小,她家裡頭那股子教書育人的味兒,就深深地把她給薰陶了。

她啊,打心底裡就想當個老師,傳道授業解惑。

還記得高一那年,學校放了個紀錄片,講的是山區孩子的學習生活。

那條件,嘖嘖,看得甘湉眼淚嘩嘩的。

她當時就下定決心,將來一定要為這些孩子做點什麼。

這不,機會來了,哪能放過?

在那片未被現代文明完全觸及的土地上,道路仍舊是自然的饋贈。

孩子們想要踏入知識的殿堂,就得踏上兩個多小時的征途。

每一步,都丈量著夢想與現實的距離。

而在更遠的地方,教育的光芒彷彿被群山阻隔。

孩子們的世界裡沒有書本,缺少老師,只有無盡的渴望和無奈的現實。

那裡,教育成了一種奢侈,一種遙不可及的夢。

甘湉,一個在溫室裡長大的花朵,從未體驗過生活的艱辛。

但她的心,卻像是能裝下整個世界的海洋,每一次波動都牽動著萬千思緒。

一部短短一小時的紀錄片,成了她心中揮之不去的烙印。

淚水在她的眼眶裡打轉,彷彿是替那些遠方孩子流的。

那一刻,她下定決心——

要用自己所學的每一份知識,為那些渴望學習卻無處安放夢想的孩子點亮一盞燈。

哪怕這光亮微小如燭火,哪怕只能溫暖一角,她也願意傾盡全力。

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室友們的話如同一盆冷水,將她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