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遼國也是風雨飄搖。

不過遼國也有一些有識之士,南院大王耶律得重就是這樣一位契丹貴族,得知梁山造反後,就讓遼國南京道兵馬在邊境集結。

梁山攻佔東京的訊息剛剛傳回去,耶律得重便下令邊境各州府兵馬大舉入侵河北,他率兵馬隨後而來。

河北各州府兵力不足,只能緊守城池。

遼國兵馬並沒有強攻城池,而是繞過城池,一路南下。

山東、河北一直是情報司重點經營的地方,加上水軍向遼金傾銷燒刀子酒,在遼金兩國也收買了一些眼線,遼國兵馬的動向並沒瞞過大梁。

收到遼軍只是在城外劫掠糧草便一路南下,史進便招來蕭嘉穗、朱武商議。

蕭嘉穗略微想了想,就道:“遼國兵馬很有可能是衝著我們來的。”

一身黃袍的史進皺眉道:“衝著我們來的?”

蕭嘉穗道:“如今遼國也是日薄西山,並無力大舉南下。這一次繞開城池南下,恐怕是看上東京的財富,想趁我們剛剛建國,來勒索一筆金銀,甚至讓我們打下河北州府。割讓給他們。”

史進冷哼一聲,道:“遼國還真以為我會做那兒皇帝不成?”

朱武笑道:“我大梁皇帝不是石敬瑭之流可比,如今的遼國也非百年前的遼國。只需派水軍和兩萬兵馬去守住黃河和聖功橋。便可讓遼兵無法犯我大梁疆土一步,何懼他們威脅。”

此時黃河上有兩座浮橋,一座便是陝西和河東之間的蒲津橋,一座則是位於開封東北的天成橋、聖功橋。

史進當年率領少華山眾人過黃河時,天成橋、聖功橋還沒修建。

政和四年,為了減少黃河水災,宋朝在大伾山把黃河導為兩股。分別穿過大伾山和兩座小山之間,宋人又以這三座山為橋樑,修建了兩座浮橋。連通黃河兩岸。趙佶賜名天成橋、聖功橋,天成橋屬河北路的浚州,聖功橋屬京畿路的滑州。

史進也不想被遼兵攻到城下來,點頭道:“那就先打下滑州。再把遼兵攔在黃河以北。”

朱武道:“遼兵也可能在北邊渡河。皇上可令山東各州府堅壁清野,做好防備。”

蕭嘉穗道:“河北東路河流交錯,遼兵要快速南下,應該還是會走河北西路,從浚州一帶渡河。”

三人商議了一陣,史進便傳來林沖,命其帶兵三萬攻打滑州。

次日,林沖便帶兵出城。

大軍剛剛到的滑州城下。滑州軍民便抓了滑州知州來獻,黃河對岸的浚州知州也聞風而降。

遼國兵馬也如三人所盼。從河北西路一路南下,但是浚州的望風而降卻有些出乎三人的預料。

大梁所有兵馬不過十五萬,除去滑州林沖率領的三萬人,還有五萬部署在山東各州府,東京治下各縣也部署了兩萬人,東京城中只有五萬人,其中還只有一萬老兵,剩餘都是操練不熟的新兵。

即使全部派上戰場,也未必能抵擋十萬遼軍,所以史進開始也就沒想過和遼兵廝殺,只能據黃河而守。

但是浚州卻是位於黃河北岸,如果接收浚州,大梁就要派兵駐守浚州,落入遼兵包圍中。

若不接收浚州的話,勢必影響大梁的聲望。

史進稍一考慮,便決定讓林沖迅速帶兵進駐浚州,堅壁清野,同時他御駕親征,率領一萬兵馬增援林沖,把遼兵吸引在浚州,蕭嘉穗、朱武則留在東京守城。

當史進要御駕親征,把遼兵狙擊在黃河北岸的訊息傳到城中時,東京百姓無不感恩,很多丁壯紛紛投軍。

宋朝入伍要刺字,百姓也稱呼軍漢為賊配軍,有“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說法。

大梁軍人則不用刺字,軍餉也要比宋軍高許多,加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