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鋤奸佞大臣齊彈劾保閹豎皇帝獨裁決(二)(第4/4頁)
章節報錯
他們終成鉅奸,為期不遠。
凡有頭腦的,豈不明白八虎是大禍胎?
可剷除他們不容易,身居重位的朝臣明哲保身,其實也是無可奈何。
李夢陽的話又觸動韓文的痛處,他憤憤說:
“八虎引導皇上荒宴飲樂,持挾彈射,不理政事,這理由滅族都夠條件了,可也有人說他們罪不至死,真是太可笑了。”
說著,韓文流下兩行淚。
李夢陽知道韓文一年來夠窩囊的,作為戶部郎中,他知道財政收支拆東牆補西牆,在崩潰邊緣。
更可笑的是,孝宗皇帝在位,處理政事幾乎只跟宦官商量,許多禍根因此種下。只不過他對待大臣跟以往皇帝不一樣,不像他們拿臣下不當人,而是優禮有加。編《孝宗實錄》的官員盡將好話加給他。
這是三位閣老定的調子。一方面編《孝宗實錄》公然造假,紙面上歌舞昇平,一方面朝臣們絞盡腦汁跟內官貴戚鬥,要革除留下的種種弊政。
李夢陽同情韓文,可又覺得韓文一年多來也有責任。
他貪戀祿位,態度不夠強硬,讓正德唬一下腳根就軟,這也是正德得寸進尺的一個原因。
韓文是北宋名臣韓琦的後裔,據說出生時,他父親夢見紫衣人送北宋名臣文彥博到家,就給他取名韓文。
韓文為自己不同凡響的出世一向自負,不懷疑自己與先祖和文彥博一樣成一代名臣。
哪料碰上個不三不四的小皇帝,老之將至而壯志難酬,一提政事往往落淚。
李夢陽冷笑說:“倘若能哭死八虎,也應該到奉天門去哭才對,在這兒哭管什麼用呢?”
“還能怎麼呢?三位閣老要殺八虎,也得有人支援。可皇上護著八虎,必以為八虎罪不至死,殺他們容易嗎?”
“事在人為,雖說皇上護著他們,可也是剷除他們的最好時機,倘若他們羽翼已豐,那時才不可能。大學士主張殺八虎,要大臣支援。韓大人卻沒有策劃逼使眾大臣支援三位閣老。只要韓大人倡議九卿和朝內眾臣聯名參八虎,倘若皇上還不同意,就招呼群臣到奉天門哭諫,就像成化年間那一次。不堅持殺八虎的朝臣,大多覺得搬不倒他們,到頭來反受其害,我們這等小官又插不上手。照我說的做,首鼠兩端的大臣見有把握,必爭取過來,反對的,見風勢不一樣,說不定也倒過來。我們這種小官,哭諫時也能派上用場。做得好,連廷議也多餘的。非常的事哪能照常規辦?倘若指望廷議殺八虎,議一百回都白費。”
韓文恍然大悟。
“大臣深恨八虎,大都怕扳不倒才首鼠兩端。這樣鬧起來,能消除他們的疑慮。此計大妙。李郎中是國朝大才子,參八虎的諫章,非你莫屬。”
李夢陽也不客氣,趁著醉意,文不加點,一揮而就,寫成一篇妙文:
伏睹近日朝政益非,號令失當,中外皆言太監馬永成、谷大用、張永、羅祥、魏彬、丘聚、劉瑾、高鳳等,造用巧偽,淫蕩上心,擊球走馬、放鷹逐犬、俳優雜劇,錯陣於前,至導萬乘與外人交易,狎暱蝶褻,無復禮體,日遊不足,夜以繼之,勞耗精神,虧損志德,些輩細人,唯知蠱惹聖君上,以便已私,而不思皇天眷命,祖宗大業,皆在陛下一身,萬一遊宴損神,起居失節,雖薤粉若輩,何補於事?竊觀前古閹臣誤國,為禍尤烈。漢十常侍,唐甘露之變,其明驗也。今永成輩等罪惡既著,若縱而不治,將來益無忌憚,必患在社稷。伏望陛下奮乾綱,割私愛,上告兩宮,下諭百僚,明正典刑,潛消禍亂之階,永保靈長之祚,則國家幸甚,臣民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