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海域,出現了一種巨型水母。這種水母原本體型較小,但在核廢水的影響下,直徑竟然長到了數米,觸鬚長達數十米。它們在海洋中大量繁殖,堵塞漁網,破壞漁業設施,給漁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它們的毒性也變得更強,一旦被其觸鬚碰到,面板會立刻出現嚴重的灼傷和潰爛。

到了1996年,核廢水排放進入第六個年頭,海洋生態被破壞得極為嚴重。許多珍稀的海底生物,如腔棘魚,這種被稱為“活化石”的古老魚類,已經難覓蹤跡,很可能已經滅絕。

海龜的孵化出現了嚴重問題,大量的海龜蛋無法正常孵化,即使孵化出來的小海龜,也大多存在身體畸形的情況,如少了一隻鰭或者龜殼發育不全。這些小海龜在充滿危險的海洋中幾乎沒有生存能力。

海洋中的鯊魚也受到了影響,它們的免疫系統遭到破壞,更容易感染各種疾病。曾經兇猛的鯊魚,如今變得虛弱不堪,在海洋中的霸主地位岌岌可危。整個海洋食物鏈瀕臨崩潰,海洋生態系統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1997年,海洋生物的習性發生了巨大改變。沙丁魚群不再遵循傳統的洄游路線,它們像是失去了方向,在海洋中無序地遊動。這使得以沙丁魚為食的海豚和海鳥難以捕食,海豚的生存面臨挑戰,而一些海鳥因為食物短缺,不得不冒險前往更遠的海域尋找食物,許多海鳥在途中因體力不支而死亡。

章魚的行為也變得怪異,它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喜歡隱藏在海底的洞穴中,而是頻繁地出現在淺海區域,甚至會主動攻擊人類的船隻。研究發現,章魚的大腦神經系統受到了核輻射的損傷,導致它們的行為失控。

1998年,海洋中出現了新的危機。一些原本生活在特定海域的物種,因為海洋生態環境的改變,開始向其他海域遷徙,形成了物種入侵的局面。同時,這些外來物種又與當地的變異生物相互影響,產生了更復雜的生態問題。

一種來自熱帶海域的變異海蛇,游到了溫帶海域,它們的毒性更強,且適應能力驚人。當地的海洋生物對這種海蛇毫無防備,許多魚類和小型海洋哺乳動物被海蛇咬傷致死。而海蛇又與當地的變異鰻魚雜交,產生了一種新的、更具攻擊性的生物,它們在海洋中大量繁殖,進一步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

這一年,人們對深海的探索發現了更多令人毛骨悚然的變異生物。在深海熱液區,這裡原本就生活著許多獨特的生物,如今在核輻射的影響下,它們變得更加怪異。

有一種巨型管蟲,身體長度達到了數米,是正常管蟲的數倍。它們的身體表面佈滿了發光的斑點,這些斑點不僅是它們變異的標誌,還能發出強烈的光線,干擾其他生物的視覺。在熱液區附近,還出現了一種長著巨大鉗子的螃蟹,它們的鉗子力量驚人,能輕易夾碎金屬探測器。這些深海變異生物的出現,讓人們意識到,海洋深處已經變成了一個充滿未知危險的恐怖世界。

在這十年間,海洋生物的變異和生態破壞持續加劇。沿海溼地的紅樹林因為海水汙染而大片死亡,依賴紅樹林生存的眾多鳥類和小型海洋生物失去了棲息地。許多鳥類被迫遷徙到其他地方,但在新的環境中又面臨著生存挑戰,導致大量鳥類死亡。

在一些海灣地區,出現了“死亡海域”,這裡幾乎沒有任何生命跡象,海水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這些區域是核廢水排放和海洋生態惡化的重災區,所有生物都無法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中生存。而在全球範圍內,海洋漁業資源幾近枯竭,漁民們幾乎捕不到正常的魚類,只能望著空蕩蕩的漁網嘆息。

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洋生態危機引發了全球生態的連鎖反應。北極熊因為海冰融化和海洋生物減少,食物來源嚴重不足。它們原本以海豹為食,而海豹的主要食物魚類大量減少,導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