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鹿石(第2/2頁)
章節報錯
過,成吉思汗去世時曾說要讓他的陵墓永遠不讓世人知道。如果要達到密葬的效果,按理說陵墓的地點肯定是人跡罕至的地方。所以,我們先往大山深處走走,也許到了某個地方我們就會有驚人的發現。”
不管是海日古心中已經有了方向但卻故意不明說,還是的確沒有明確的目標地,他的下一步思路倒是與劉潛高度吻合的。
沒有了汽車,全憑馬和駱駝的腳力,加上山區複雜多變的地形,他們的行程不算快,不過總體還是比較順利。
路上,他們經過了幾座敖包,海日古給他們科普了一番。
許多人一聽說敖包,可能就會以為是蒙古包。
其實,真正的敖包看起來就是一個大石堆,就像國內有“土地廟”“山神廟”等建築,敖包也是草原遊牧民族的祭祀場所。
漠北在以前主要以蒙古包為住所,因為材料的缺乏以及遊牧的生活方式都使得以前很少修建廟宇,因此用石頭堆積起來的敖包就承擔著“神靈載體”的任務,祭祀敖包就是祭祀神靈。
除了作為“神靈”載體,因為堆得高,在草原上還起到了燈塔指路的作用。
一路上,除了敖包之外,還有兩樣東西是劉潛他們沒怎麼見過的。
一樣是石堆墓,另一樣是鹿石。
石堆墓不同於敖包,敖包一般是用石頭、石塊壘起來的,但也有用土堆起來的,一般呈圓形,頂端植有柳樹枝條或者榆樹枝條,還插有“瑪尼杆”,形狀有點像烽火臺,比較顯眼。
石堆墓則是在墓地之上用石頭堆積成一定形狀,簡單一點的則是用幾塊石板搭建一下,並沒有統一的正規化,石堆一般也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記載。
如果不是海日古主動告訴他們,那些石頭堆是石頭墓,他們根本就不會把一堆石頭跟墓葬聯絡起來。
而鹿石,本身也是石頭,顧名思義就是刻著鹿的石頭,然而這個稱謂還只是一個統稱。
有很多鹿石上既沒有鹿的圖案,也沒有任何與鹿有關的標識,但也叫鹿石。
鹿石是指一些四面體的或者圓形的石柱和石板,上面雕刻著各式圖形,這些圖形包括各種動物、古代兵器以及其他器物的圖形,其中主要以鹿的形狀為主,因此這些文化遺存被稱為鹿石。
鹿是在許多古老神話中是聖獸,被認為是前往來世的引渡者。
鹿體現了大自然的精神,成為這些遊牧民族泛靈信仰的象徵,鹿石被認為是用來表現溝通天、地與人聯絡的立狀石刻,將它立於墓地除有崇拜紀念意義外,還能起到“巫術”的作用。
相傳鹿石能夠讓亡者的靈魂得以昇天,以免成為遊魂。
:()從最慘吃播,到億萬資產大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