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字晉卿,號湛然居士。因其住在北京玉泉山一帶,所以又稱玉泉居士。他本是契丹人,系遼太祖耶律阿保機九世孫,曾任金朝國史院編修及尚書右丞。成吉思汗攻破金中都後,首先想到了他,下詔書令其從軍參政,並為之取了個&ldo;美髯公&rdo;的外號。這位一代天驕辭世前曾指著耶律楚材告訴其子窩闊臺:&ldo;此人,天賜我家。爾後軍國庶政,當悉委之。&rdo;窩闊臺從其父之言,倍加重用耶律楚材;而耶律楚材也不負厚望,為蒙古帝國的繁榮立下了汗馬功勞。

明朝的張溥認為他&ldo;相二帝,闢草昧,開基元德&rdo;,其功績可與周召二公相比。沈德符對他的評價也很高,認為他&ldo;功德塞天地&rdo;,是一個&ldo;大有造於中國&rdo;的人。

其時,蒙古立國未久,又連年徵戰,國庫急需補充。而蒙古人只知擄掠,不懂休養生息,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下,耶律楚材設十路徵收課稅所,起用著名儒生二十餘人,使稅收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所獲白銀50萬兩,金帛、糧食等奇貨無數。太宗感到非常驚奇,於是在中央設立中書省,拜耶律楚材為中書令,將更多的權利交給了耶律楚材,並明令規定&ldo;事無巨細,皆先白之&rdo;。至此,耶律楚材由掌管文書、占卜者的必閹赤變成了蒙古大汗的親臣、重臣,成為權重一時的國相。

範文瀾先生曾說:窩闊臺時,耶律楚材等人作為亡金地主階級和漢文化的代表人,在促使蒙古適應中原的統治制度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位至中書令的耶律楚材勵精圖治,從政治、經濟、文化思想等各方面推行封建化政策,將儒家的治國思想運用於實踐當中,使蒙古帝國接納了中原封建文化的洗禮,繞過了遊牧民族的歷史暗礁,促進了蒙古帝國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具體表現在:重用儒臣,施行軍政分立,加強中央集權等一系列措施,並反對屠殺,禁止撲買課稅,對統治區的人民實行漢族編產制度。這些改革對國家的穩定和發展都有著巨大的作用。

比如在對待屠城這一事件上,蒙古軍隊侵略亞歐各國和征服國內各民族的時候,曾有這樣的規定:凡是進攻敵人的城鎮,只要對方進行抵抗,一旦攻克,不問老幼、貧富、逆順,除工匠外,大部分殺戮,少數婦女和兒童成為奴隸。耶律楚材就建議:凡是很巧的工匠,擁有財富的大戶,都集中在汴京城裡,這些人一概不能殺。窩闊臺覺得有道理,就採納了耶律楚材的建議。從此,蒙古軍隊屠城的事漸漸減少了。

耶律楚材作出的豐功偉績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背後的艱辛與艱難又是常人無法體會的。難怪元朝的宋子貞在評價耶律楚材時說:在那個&ldo;大亂之後,天綱絕,八理滅&rdo;的時代,&ldo;以一書生,孤立於廟堂之上,而欲行其所學&rdo;,確實是很困難的。但他終於發揮他的才幹,取得蒙古統治者的信任,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廣泛的改革,使&ldo;天下之人固已均受其賜&rdo;,貢獻之大非同一般。耶律楚材因此贏得了&ldo;治天下匠&rdo;的美名。

從一定意義上說,蒙古帝國之所以沒有驟興驟亡,與耶律楚材的改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耶律楚材&ldo;以唐虞吾君為遠圖,以成康吾君為己任&rdo;,&ldo;盡彌淪之術,入酬酢之汁&rdo;,終於使成吉思汗千辛萬苦打下的江山鞏固下來,為元朝開國奠定了基礎。

公元1244年,一代賢相耶律楚材走完了他傳奇而又光輝的一生,病逝於蒙古高原,遺囑以馬革裹屍運回燕京,埋葬在玉泉山下甕山泊旁,成全了他的思鄉之情、念鄉之意。此地原來很荒涼,蘆葦遮天,自從耶律楚材歸來之後,才變得熱鬧了。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