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南宋政府竟愚蠢地對蒙古軍隊發起了進攻。最初,宋軍沒有經過戰鬥就重新佔領了開封和洛陽。當然,他們的做法勢必激起了蒙古人的不滿,很快宋軍就被蒙古人驅逐。更大的災難正等待著南宋。

因為宋軍首先挑起了戰爭,這就給了蒙古人更充分的發動戰爭的理由,催化了蒙古人攻擊南宋的決心。公元1235年,窩闊臺在哈拉和林舉行的大會上宣佈征服宋朝。此時,南宋統治者應該真切體會到了金哀宗所說的&ldo;唇亡齒寒&rdo;了吧?

長子西征 將大汗之精神播撒歐洲

年已六十的速不臺站在一處高地上黯然凝視著前方,陷入沉思。城堡外面布滿了一道道縱橫交錯的壕溝,雖然不深,卻嚴重影響了蒙古騎兵的衝擊陣形;一座座堅石壘成的崗樓,儘管規模不大,仍然能將發動衝鋒的蒙古騎兵,分割成一塊又一塊,以此削弱騎兵的力量。天下第一的蒙古騎兵,第一次面臨著嚴峻的考驗。

面對蒙古騎兵的進攻,不裡阿耳國傾其所有兵力,部署了三道防線。第一道,是摩拉里爾城;第二道,是與摩拉里爾城相距一百四十里的萊薩城;第三道,則是與萊薩城相隔二百一十里的都城不裡阿耳。

速不臺動用了三個萬人騎隊,同時對不裡阿耳的三道防線發動進攻,然而,連續三天的攻擊,並沒有瓦解掉不裡阿耳的防線,殺敵三千,自損八百的戰果,讓速不臺驚怒無比,更是心痛莫名!

這就是&ldo;長子西征&rdo;途中一次著名的戰役‐‐不裡阿耳戰役的一個場景,沒有人能想到,戰無不勝的蒙古鐵騎會在此處碰到一個硬釘子,雖然結果是蒙古騎兵勝了,但是也帶給了他們許多的思考。他們不得不重新考慮自己的戰略戰術,不斷完善自己的攻擊策略。

長子西征源於成吉思汗的遺訓:

我,指定我的孫子拔都為蒙古大軍的統帥,要他去征服世界,直到最後的海洋,直到蒙古馬蹄能夠踏到之處。到那時,瘟疫、飢餓和旱災就會停止,普遍和平就會降臨!

‐‐成吉思汗

鑑於此,太宗七年(公元1235年)夏,窩闊臺召開忽裡勒臺大會,決定遵從成吉思汗遺訓,擴充套件疆土。他命令由各族宗王長子或長孫率兵西征,萬戶以下各級那顏也派長子出征。窩闊臺又以大將速不臺為先鋒,長子朮赤拔都為統帥率領全軍西征。諸王子貴由、蒙哥等從徵,因此又稱為&ldo;長子西征&rdo;或&ldo;諸子西征&rdo;。

成吉思汗曾鼓勵他的子孫攻佔外國,不斷地征服就是他畢生信奉的哲學。而長子西征就是這種哲學的再一次體現,鐵騎所到之處將成吉思汗的精神撒到了歐洲廣闊的土地上。正如朱耀廷先生所說:西征是以征服戰爭為直接目的,需要掠奪奴隸,需要搶奪地盤。

蒙古軍隊首先分路並進,1236年秋,會師於押赤河,速不臺先克亦的勒河中游的不裡阿耳國,蒙哥攻取欽察。1237年秋,諸路蒙軍深入斡羅思,於次年分兵四出,連破莫斯科、羅斯托夫等十餘座城市。1239年,蒙哥攻破高加索山北麓的阿速國,拔都長驅直入斡羅思南部。1240年,攻佔伽裡赤國。1241年春,再次分兵,一路攻入波蘭的孛烈兒國和匈牙利的馬札兒國,並進軍西里西亞。在裡格尼茨與歐洲聯軍發生激戰,並取得勝利。這一戰使歐洲諸國十分震驚,感受到了這支來自東方侵略軍的嚴重威脅。可惜由於教皇和德國皇帝的尖銳矛盾,未能採取一致的對策,使得這路蒙古軍獲勝後,又攻入了莫剌維亞,繼而南下與拔都軍取得了會合。另一路蒙軍在進至維也納附近的諾伊施達時,被奧地利和波希米亞聯軍擊退,拔都西進受阻。

1242年4月,窩闊臺汗的訃報到達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