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第1/2頁)
章節報錯
蒙古軍隊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戰術,就是在寡不敵眾、戰況危急之時會全部下馬,以皮製盾牌布陣,蒙古士兵們在盾牌的後面用重弓極其精準地射殺敵人,這時蒙古士兵往往會戰鬥到最後一人。因為蒙古軍隊在波斯和敘利亞吃了幾次敗仗,蒙古人的這個戰術才被阿拉伯人載入史冊。
蒙古軍隊的能徵善戰,由此可見一斑。
旭烈兀從蒙古出發,1256年渡阿姆河,會同怯的不花軍攻打擔寒山要塞吉兒都怯堡。一路殺伐徵戰,所向披靡,一直打到了敘利亞。1269年秋,旭烈兀分兵三路攻入敘利亞,次年一月,破阿勒頗城,敘利亞算端納昔兒棄大馬士革,打算逃亡密昔兒(埃及),後被蒙古軍捕獲。大馬士革長官獻城投降。就在這個時候,同樣的歷史又一次上演。正如,窩闊臺汗的死曾拯救了歐洲一樣,蒙哥汗的死訊也阻止了旭烈兀西征的腳步。對埃及來說,可以算得上是真主顯靈了。
當使者送來蒙哥的死訊後,旭烈兀率大軍返回波斯,留先鋒怯的不花統率兩萬軍隊繼續徵進。七月,密昔兒馬木魯克王朝算端忽禿思(原為大臣,篡位自立),殺蒙古諭降使者,進兵巴勒斯坦;九月,與蒙古軍大戰於阿音札魯德,因大軍東返,軍力不足,怯的不花戰死,蒙古軍全軍覆沒。密昔兒乘勝佔領大馬士革、阿勒頗和敘利亞全境,殺蒙古所置官吏,蒙古西征的勢頭被阻止了。
說來有趣,蒙古王子旭烈兀還被廣大的基督徒視為救世主,而他的西征大軍也因此被冠以&ldo;東方十字軍&rdo;的稱號。旭烈兀率領的十幾萬大軍中,來自基督教附屬國的部隊就有好幾萬人。其中,海屯親率兩萬亞美尼亞鐵甲騎兵打頭陣,蒙古軍中顯要的基督徒還包括旭烈兀麾下的第一悍將怯的不花。旭烈兀的王妃脫古思可敦是忠誠的景教徒,其人精明幹練,稱得上是巾幗英雄,蒙哥汗對她非常賞識,多次囑咐旭烈兀遇到大事一定要和她商量。脫古思可敦對旭烈兀的宗教政策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
每每旭烈兀大軍宿營的時候,軍中的基督教士們就支起帳篷教堂,搖響木鈴,召喚教徒們前來祈禱,這已經成為大軍西征途中一道特殊的風景。
旭烈兀回到波斯後,聞聽其兄忽必烈已繼承汗位,自己就留在了波斯建立了伊利汗國。汗國的疆土東起阿姆河,西至小亞細亞,北臨欽察汗國,南至印度洋,其都城為帖必力思。
旭烈兀和他的王妃於1265年相繼去世,得到百萬東方基督徒的哀悼。亞美尼亞史料這樣寫道:&ldo;基督教的兩顆巨星墜落了。&rdo;繼位的阿八哈汗性情溫和,志在守成,不再提起西征之事。這樣自從1220年成吉思汗討伐花剌子模帝國,掀起蒙古西征的滔天浪潮,歷經四十年,掠地萬裡,滅國無數,到這時才終於退潮。
作為成吉思汗的孫子,旭烈兀有著血統身份上的天然優勢,而一次次輝煌的戰績同樣宣示了他無愧於成吉思汗的子孫。他將&ldo;上帝之鞭&rdo;伸向西亞,在真主的土地上建立了蒙古人的國家。伊利汗國儘管延續時間不長,但他的出現完全改變了西亞歷史的走向。
除了伊利汗國之外,歷史上所說的蒙古四大汗國的其他三個為欽察汗國(也稱金帳汗國)、察合臺汗國及窩闊臺汗國。成吉思汗在世時,他高大的身影足以將所有蒙古人團結在一起;當他去世後,他的子孫們很快就相互舉起了原本對付敵人的刀劍。由於貴由死後窩闊臺系同拖雷系的汗位之爭,加上後來的海都反叛,窩闊臺汗國在14世紀初就被察合臺汗國兼併了。其他三大汗國也分別在14世紀中後期和15世紀中期因汗位爭奪與諸侯叛亂先後滅亡了。不過,這幾大汗國名義上仍受元朝的控制。就像範文瀾先生說的那樣:忽必烈在漢地稱汗建國時,西北的欽察、察合臺、伊利三個兀魯思(汗國)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