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成就這樣一番事業的人,能擁有如此人格魅力的人,無愧於英雄的稱號!雖然,這個過程充滿了血腥與殘暴,但是自古至今,邪惡一直都是與戰爭相伴而生的,有戰爭就會有生靈塗炭,正所謂&ldo;一將功成萬骨枯&rdo;。不然,希臘神話中的阿瑞斯怎麼也是&ldo;亦正亦邪&rdo;的戰神呢?而人們並非因此就不尊崇他,相反,他一直都是被當做英雄來膜拜的。如果說,阿瑞斯只存在於神話中,那麼鐵木真無疑是把阿瑞斯帶下神壇的那個人,他迎著草原獵獵的寒風,活生生地站在了世人面前。

胸有丘壑方能所向披靡

毛澤東曾評價成吉思汗說:&ldo;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rdo;似乎他只是野蠻與無知的代名詞。殊不知,成吉思汗也是滿腹智慧的。這種智慧主要體現在他對軍隊的建設和道德思想的建設等諸方面。其中,尤以治軍策略為典型。

13世紀,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橫掃歐亞大陸,這場規模空前的戰爭,奠定了蒙古兵學在世界軍事史上的地位。成吉思汗之所以能在短短六七十年的時間裡,攻取那樣廣大的地域,並且攻必取、戰必勝,西方史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的結論是:&ldo;當時蒙古軍隊的武器比別人更精良,而且更適合於實戰使用;成吉思汗兵制比較完善,軍紀嚴明;將領多巧於計謀,擅長兵法和戰略。&rdo;由此可見,成吉思汗有著十分豐富的軍事思想,其軍事思想的一個突出表現就是大迂迴戰略。

大迂迴戰略源於蒙古族的圍獵,它的突出特點是,在使用力量之前,先用計謀將對方制服。它與孫子的&ldo;詭道&rdo;思想一脈相承,即在全面偵察敵情、地形的前提下,蒙古軍隊憑藉騎兵的持久耐力和快速機動能力,經常越過人們難以想像的大漠、險灘、雪谷、荒原,出其不意地向敵人的深遠縱深大膽穿插、分割,並與後面進攻部隊相配合,四面包圍敵人,迫使對方迅速瓦解。它從不給對方留下一條逃生的出路。即使留有一條生路,那完全是一種戰術運用。

作出大迂迴的決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統帥,執行大迂迴戰略任務需要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毫無疑問,成吉思汗和他的軍隊都具備。

國防大學的陳湘靈老師曾舉過西征花剌子模的例子,向人們展示了成吉思汗的大迂迴戰略。當時成吉思汗的人馬分三路進軍,大軍在開進中,派哲別一路繞到敵後,向敵戰略上敏感的卡什加爾方向迂迴,切斷花剌子模與阿富汗、呼羅珊之間的聯絡,掩護主力戰略展開。大皇子朮赤、大將軍哲別率領三萬人的軍團,穿過真正意義上的死亡地帶‐‐帕米爾和天山山脈之間的谷地。對此《大統帥成吉思汗兵略》中有這樣一段描述:&ldo;他們在一丈多深的積雪中行軍,他們攀登四千多米被雪覆蓋的吉西列阿爾多和鐵列古達巴幹兩個高峰的道口。在大風雪中,用牛皮包住馬腿,人穿雙層的皮毛大衣,在七千多米的高山之間,在冰天雪地中前進。他們為了暖和身體,用小刀切開馬的血管,吸喝了馬的溫暖的血液,又把血管封閉起來……&rdo;這樣的行動連漢尼拔和拿破崙越過阿爾卑斯山脈的行動也顯得遜色。當疲憊的蒙古軍隊到達費爾幹納盆地,又以驚人的機動作戰與敵人會戰。激烈的戰鬥持續到深夜,各自鳴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他們的戰鬥報告後,令朮赤歸隊,令哲別率領5000人馬,繼續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迴。成吉思汗等後續部隊展開後,親率5萬蒙古騎兵,從北方迂迴行軍,在渺無人煙的地點渡過錫爾河,透過了克吉爾庫姆沙漠。這個寬500公里的沙漠,曾使650年後的俄軍騎兵喪失了全部軍馬。至此,蒙古鐵騎對敵人展開了四面包圍:西方有成吉思汗,北方有察合臺、窩闊臺,在東方有朮赤,南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