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罷,崇禎拂袖而去。

待崇禎走遠,鄭三俊才走上前,拉一拉周延儒。周延儒這才回過神來,見皇帝已經離開,一臉迷茫地環顧四周,完全不知所措。

最近壓力太大,周延儒已經懵了。

卻說崇禎回到乾清宮,屏退眾人,獨自咒罵了周延儒許久。

又過了半個時辰,王承恩回來了。

崇禎怒氣未消,冷冷地問道:“王承恩,連你也不實心用事了。朕讓你去查陳國用,你沒查完就跑回來做什麼。”

王承恩無端捱罵,一臉無辜地答道:“皇爺,奴婢查完了啊。”

“查完了,這麼快?你都查了些什麼。”

王承恩回道:“這個陳國用,年幼入宮,無兒無女,他家中也沒有父母兄弟了。

所以他平時就住在靈臺,踏踏實實做他的靈臺掌印太監。白日裡就看看書,晚上再看看星星。

幾年都不出宮一次,也不與人交往。

他那是個苦差事,也沒有油水可撈,就眼巴巴地靠著微薄的月銀過活。

他名下原有兩個小徒弟,都熬不住,跑別的監局攀高枝兒去了。

奴婢打聽了好幾個人,全是說陳國用窮得叮噹響,哪有半點被人拉攏收買過的樣子啊。”

崇禎點點頭:“那是朕錯怪你了,看來陳國用那些話確實是依據星象、命理推斷出來的,並未受人指使。

只是如此一來,按他推斷的,朕和皇后、太子、定王都將殉於國難,唯漢王獨活。

怎會如此,難道漢王真的還有更大的福分?”

王承恩低了頭,不願參與討論。

崇禎嘆了口氣:“你有什麼想法,儘管說吧,別再藏著掖著了。

大明都快亡了,朕也沒有那麼多忌諱了。”

王承恩只得從最穩妥的話題入手:“陳國用說崇禎十二年,六皇子替漢王殿下應了殺劫;崇禎十三年,漢王殿下逢凶化吉,性情、運勢有明顯變化。

這倒的確都是事實。

而且陳國用依據的,是皇貴妃娘娘懷上漢王殿下那年的占卜結果。

陳國用不可能從那麼早的時候就謀劃欺瞞皇爺,

所以只能說陳國用確實有真本事,十年前的占卜,卻在十年後應驗了。

奴婢以為陳國用之言可信,漢王殿下恐怕真是受上天眷顧,福澤深厚,壽數綿長。”

崇禎聞言,先是點點頭,既而陷入了沉思。

王承恩不敢打攪,靜靜地站在一旁。

不知過了多久,崇禎方才嘆道:“朕前前後後一共得了七位皇子,沒想到活到最後的竟然卻是最中間的老四?

太子啊,朕寄予了最多的期望,投入了最多的精力,難道卻無福繼承大統?”

王承恩安慰道:“陳國用之言,不可盡信。”

崇禎搖搖頭:“不不不,太子出生時,也占卜過,虎生中堂不祥,這是陳國用和欽天監先後給出的共同斷語。

當時朕讓陳國用占卜完,立即又召了欽天監占卜,他們並沒有時間串通。

所以,幾乎可以確定陳國用就是對的,太子從生下來就命數不祥。

朕以前心中也猶疑過,但太子畢竟是嫡長子,不立他還能立誰。

如今看來,朕也要步世廟後塵了。”

王承恩聽了,心裡也是咯噔一聲。當年世廟老爺的太子暴斃,其餘諸子也相繼病亡,最後只剩下一個裕王,選都沒得選,只能由裕王繼承大統。

如果陳國用的斷語成真,那皇爺可不就是步世廟後塵了嘛。

崇禎嘆了口氣:“如果漢王是嫡長子就好了,偏偏他卻是老四。”

王承恩心中煩悶慌亂,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