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是運氣好了,一順百順。

等崇禎睡完午覺,王德化又送來一份軍報:黃得功、劉良佐大破張獻忠於潛山,張獻忠腹心婦豎盡走蘄水。

這太振奮人心了,崇禎一掃素日陰霾,直呼祖宗保佑。

高興完之後,崇禎又把軍報交還王德化:“先不要宣揚,晚上朕宴請勳戚,要讓他們捐餉助軍。

等看到朕的眼色,再把軍報呈上,你明白嗎?”

“明白,明白。”

王德化連連稱是,明白自家皇爺是要在關鍵時刻,用這份軍報提振人心,讓勳戚們更容易鬆口,乖乖吐家產出來。

很快到了傍晚,崇禎非常罕見地在乾清宮宴請勳戚。今天只請了五人,分別是新樂侯劉文炳、嘉定伯周奎、太康伯張國紀、左都督田弘遇、駙馬都尉鞏永固。太子作陪。

君臣禮畢落座。崇禎客套了一番,又通報了開封戰況、河南形勢,然後講解如何編練新軍,如何對闖逆、獻逆進行圍剿。

講完之後,崇禎又詢問眾人對國事的看法。

劉文炳、田弘遇、鞏永固三人聽得有些莫名其妙,皇帝向來不準外戚干政。今天怎麼一反常態,跟大家講起軍國大事來了?而且還讓提意見。

平日裡外戚被盯得那麼緊,連個稍微勇武點的家丁都不讓養,現在卻猛然間讓大家提意見,怎麼提?

氣氛有些尷尬,最後還是鞏永固硬著頭皮答道:“陛下,臣以為應該速速安排定王與漢王就藩。

各地親藩屢屢失陷,都難以獨當一面,為朝廷分憂。

還是派定王、漢王這樣的嫡系親藩,去坐鎮一方,才能激勵士氣,扭轉局面。

雖然定王、漢王年紀尚幼,但非常之時,當行非常之事。”

崇禎敷衍地點點頭:“此話有理,朕會著手安排他們兩個就藩。”

崇禎也沒真想讓勳戚提意見,更沒想真的採納。讓定王、漢王就藩?當然可以了,立即就著手準備。至於需要花幾年時間才能準備完成,那就不一定了。

比如可憐的瑞王,三十七歲才到漢中就藩。

有了這個先例,後面發生什麼都有可能。

鋪墊做完了,崇禎開始進入正題:“如今闖逆被困於開封與潼關之間。

他四周的陝西、山西、湖廣、山東都還牢牢地控制在朝廷手中。

黃河水淹闖逆,此祖宗保佑。朕欲再行‘四正六隅、十面張網’之策,徹底剿滅流寇。

只是要編練新軍,耗費頗大,還需文武百官、勳貴戚畹捐助餉銀。

你們幾個都是皇家至親,朕希望你們能做個表率。”

這下劉文炳和鞏永固聽明白了,說了半天,原來是在這裡等著呢。

捐餉,兩人是願意捐的。只是納悶,五皇子的事情才過去多久,皇帝怎麼有些記吃不記打呢。

當然了,劉文炳是崇禎的親表兄,鞏永固是崇禎的親妹夫,有些話也只敢在心裡說說。

於是兩人都靜靜坐著,就算願意捐餉,也得嘉定伯帶頭。人家是國丈,長幼尊卑次序不能錯。

周奎今天非常大方,向崇禎請示道:“捐助軍餉,是臣等的本分。但具體捐多少合適,還請陛下明示。”

崇禎答道:“國勢艱難,你等都是與國同休的勳戚,當此之時,應有毀家紓難的情懷。

這樣吧,每家十萬兩,算是朕借你們的。待平定流寇,朕再給你們加倍還上。”

周奎答道:“為國效力,豈敢言借。只是臣等家產有限,確實拿不出十萬兩。

臣願省吃儉用,捐出三萬兩助餉,再多真的拿不出來了。”

崇禎聞言,開出了更加誘人的條件:“你們兩位國丈作為表率,再多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