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特女士開啟了她的隨身揹包,小心翼翼的拿出了一個牛皮紙檔案袋,她小心的模樣就像雙手捧著一個新出生的嬰兒一般。

開啟檔案袋,裡面只有一紙軍人陣亡通知書,另外還有一頁寫滿英文的紙張。

凱特女士介紹到,那張寫滿字的紙上是她父親生前的一位戰友口述的有關凱特父親的資訊。

在194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凱特的父親跟這位戰友各駕駛了一架美國產的c—46運輸機裝載了大量的醫護藥品,從印度阿薩姆邦的汀江機場起飛,準備飛往昆明。

“駝峰航線”之所以危險,除了下面連綿起伏的高海拔的群山,還有極端的氣象條件,這條航線上穿過的區域正好是三股氣流的交匯之處。

駝峰航線”氣候複雜,位於歐亞大陸三大強氣流團的交匯處。從喜馬拉雅山脈、孟加拉灣和西伯利亞過來的三種氣流相互碰撞,使當地氣候發生劇烈變化。

凱特父親執行任務的那天,天氣晴朗,氣流穩定,簡直是一個完美的飛行時機,凱特的父親駕駛著c—46運輸機飛在前面,而那位戰友則飛在後面,他們保持著整齊的編隊造型一路毫無驚險的就穿越了駝峰航線,飛行抵達了中國雲南的上空。

但很快詭異的事情就發生了,飛機儀表盤上的顯示不停的跳動閃爍著,沒一會就全部失靈,不能夠正常工作了,正在這時天空中出現了厚厚的雲層。

凱特的父親駕駛的c—46一頭就扎進了雲層之中,消失在了後方戰友的視線之外。

而此時雲層裡面雷電閃爍,肉眼根本完全看不清前方的景象,那位飛行員努力的操控著駕駛杆,飛機的整個機身也劇烈的顛簸、抖動起來。

巨大的震動似乎要將這鋼鐵打造的飛機給撕成碎片。

這位英勇的戰士經歷了大約十分鐘的極限飛行,終於衝出了這團雲層,而先前一直飛行在他前方的凱特父親所駕駛的c—46卻再也不見蹤影了。

飛機的儀表盤上的經緯座標已經無法正常顯示,凱特父親的那位戰友努力的用肉眼識別著陸地上的目標,可陌生的茫茫大地又哪能認得出來途經何方,他只記得大地之上似乎有一座高塔一樣的建築。

這個傑出的飛行員憑藉著高超的駕駛技術以及超人的運氣終於順利抵達了他們這次航程的目的地,而凱特父親駕駛的飛機卻再也沒能降落這片土地。

最終,部隊認定凱特的父親應該是遭遇了飛機失事,機毀人亡了,可他墜落在何處,成為了一個無人知曉的謎。

而凱特父親的那位戰友憑藉著記憶,記述下了飛機在進入雲層之前,以及衝出雲層後的一些經過,這也成為了唯一的線索。

聽梅根給我講解完那頁紙上記載的全部內容後,我也陷入了困頓中,雲南地區佛教興盛,佛塔眾多,光是雞足山一帶就有佛教寺廟上百座。

凱特女士的父親所駕駛的那架飛機到底墜毀在了何處實在是難以搞清,何況這麼多年過去了,滄海桑田,很多地方都變了樣子,跟從前完全不同。

我猛然間想起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過的一則新聞,說是在重慶有一位樊姓的退休老教師自費建立了一個紅色博物館,那人對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美國“飛虎隊”,滇緬公路上的舊事,還有“駝峰航線”上的一些舊聞都有相當深的專業研究,那人也收集了不少的相關文物。

我拿起飯館裡的前臺電話就打給了返回北京的胡胖子,這傢伙就是個江湖百曉生,我希望能透過胡胖子直接聯絡到那位姓樊的退休老教師,或許能從他那裡得到更多的線索。

胡胖子接到我的電話後表示他會盡快聯絡,他並不直接認識那位姓樊的老先生,但是兜兜轉轉還是可以透過一些朋友找到其人的。

凱特女士見我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