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兼帶領各部番直司員八人,引見畢,始退。內閣侍讀學士二人升東階,詣案前跪,舉本匣,興,退。翰詹科道暨侍衛俱退。時欽派讀本滿學士一人,奉摺本匣升東階,折旋而退,大學士從,依班次跪。記注官少進東鄉立,奉匣學士詣案前跪啟匣,取摺本依次啟奏,帝降旨宣答。大學士等承旨訖,興,自東階降,記注官自西階降。駕還宮。奏事時,令翰林官記注,自順治二年始。
先是奏事春夏以卯正,秋冬以辰初。康熙二十一年,命展御門晷刻,春夏改辰初,秋冬辰正。越二年,御史衛執蒲請以五日或二三日為期,聖祖諭:“政治務在精勤,始終不宜有間。”二十五年,置科道各二人侍班,列起居注官上。二十七年,省起居注官,其侍班翰林,令啟奏摺本時即退。雍正初,復設起居注官,增二人。又令編檢四人侍班,列科道上。乾隆二年,命修撰、編、檢依科道例,懸數珠,肅朝儀。嘉慶十八年,諭宣本承旨時,御前大臣及侍衛毋退,著為令。
太上皇帝三大節朝賀儀嘉慶元年,高宗傳位仁宗,尊為太上皇帝,定朝賀儀。屆日陳法駕、鹵簿、樂懸如授受儀,太和殿設三案,表亭舁至午門,慶賀表文陳東案,筆硯陳西案。質明,王公百官朝服,外國使臣服本國服,集闕下。皇帝禮服,俟保和殿暖閣。太上皇帝乘輿出,至太和殿北階降,中和韶樂作,奏元平章,御殿升座,樂止。帝殿內西鄉立,鳴鞭三,贊“排班”,丹陛大樂作,奏慶平章。帝就拜位,北鄉,時鴻臚官分引群臣暨外使肅班立,贊“進”,贊“跪,叩,興”。帝率群臣行三跪九叩禮。畢,帝旋位立,眾退,復班次,樂止。鳴鞭,中和韶樂作,奏和平章。太上皇帝還宮,樂止。帝御殿,群臣進錶行禮如儀。
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三大節朝賀儀順治八年,定元旦慈寧宮階下設皇太后儀杖、樂器,皇太后御宮,樂作。升座,樂止。帝率內大臣、侍衛詣宮行三跪九叩禮。畢,公主、福晉以下,都統、子、尚書命婦以上,行六肅三跪三叩禮。作樂如初,大設筵宴。冬至、聖壽節同,唯冬至罷宴。康熙八年,定元日太皇太后、皇太后儀駕、中和韶樂、丹陛大樂全設。帝率王公大臣、侍衛暨都統、子、尚書以上官,先朝太皇太后宮,次詣皇太后宮,行禮如儀。畢,皇后率公主、福晉、命婦行禮亦如之。二十一年,諭京、外進表官集午門外行禮。尋置糾儀御史,分列宮門外、午門外儀駕末,嚴監視。
乾隆十二年,定慶賀皇太后許二品命婦入班,尋諭世爵朝賀增入男爵。嘉慶二十五年,諭值皇太后三大節,將軍、督、撫、提、鎮具表慶賀,罷遞黃摺祝文。道光元年元旦,大學士先進皇帝慶賀表文,帝始率群臣詣宮行禮。同治元年,皇太后、皇帝同御慈寧宮受賀,明年,改御養心殿。王、公、二品以上官,集慈寧門外,三品以下集午門外,朝鮮使臣列西班末,按班行禮,不讚。冬至、聖壽節同。唯遇大慶年,俟皇太后升殿後,增用宣表例。光緒二年,皇太后聖壽,皇帝親進表文,餘儀同。
皇后向無受群臣賀儀,順治間,定元旦慶賀,儀仗全設。皇后詣皇太后宮行禮畢,還宮,自公主及命婦俱詣皇后宮朝賀。冬至、千秋節同。康熙時,定皇后先詣太皇太后宮,次皇太后宮行禮,還宮升座,自公主迄鎮國將軍夫人,公、侯迄尚書命婦,鹹朝服行禮。雍正六年,始令皇后千秋節王公百官鹹蟒袍補服,後准此行。攝六宮事皇貴妃千秋節,儀同皇后。
大宴儀凡國家例宴,禮部主辦,光祿寺供置,精膳司部署之。建元定鼎宴,崇德初,太宗改元建號,設宴篤恭殿。順治元年,定鼎燕京,設筵宴、設寶座皇極門正中,帝升座,賜百官坐,賜茶、進酒,俱一跪一叩。宴畢謝恩如初禮。是日賜宴,有內監數輩先行拜舞,諭:“朝賀大典,內監不得沿明制入班行禮。”裁抑宦官自此舉始。
元日宴,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