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回空。已飭並程催趲,剋日兌收。但此次截留江北漕米五萬石,米色尚佳。江蘇五萬石,米色參差,甚或蒸變,剔除晾曬,幾費周章,蓋運受黃病,已非人力所能挽救。擬請自本年始,改撥蘇漕之十萬石統歸海運。其江蘇冬漕仍辦河運,以保運道。”下部議行。御史秦夔揚以江北河運勞費太甚,疏請停辦,改折解部。部議漕糧關係京倉儲積,未便遽更舊制。

二十六年,以戰端既開,從陳璧請,於清江浦設漕運總局。車駕西幸,轉運局移漢口,清江改設分局。是年南漕改用火車由津運京。二十七年,以財用匱乏,諭:“自本年始,直省河運海運,一律改徵折色,責成各省大吏清釐整頓,節省局費運費,並查明各州縣徵收浮費,勒令繳出歸公,以期匯成鉅款。”奕劻請於應辦白糧外,每年採辦漕糧百萬石,純用粳米,並不得率請截留,從之。二十八年,部議本年江、浙漕糧,純歸招商局輪船承運,費應力從減省。盛宣懷奏:“近年滬局輪船,因事起運太遲,棧耗既鉅,及運至塘沽,又值聯軍未退,費用倍於常時。二十六、二十七兩年,招商局所領水腳,實不敷所出。本年太古洋行原減價攬載,英、日議定商約,均欲漕運列入約章,臣等力拒之。蓋招商局為中國公司,前李鴻章奏準漕米、軍米悉歸招商局承運,實寓有深意也。此次詳察中外情形,擬請自二十八年冬漕始,於向章每石輪船水腳保險等項漕米銀三錢八分八釐一毫內減去五分,永為定製。”從之。

江、浙漕糧由海運津,向用剝船運至通倉,每石支耗米一升一合五勺,名曰“津剝食耗”。自南漕改用火車運京,此項耗米,改令隨正交倉。嗣因運米事竣,每有虧耗,許仍舊支給,以抵車運虧耗雲。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九十八

○食貨四

△鹽法

清之鹽法,大率因明制而損益之。蒙古、新疆多產鹽地,而內地十一區,尤有裨國計。十一區者:曰長蘆,曰奉天,曰山東,曰兩淮,曰浙江,曰福建,曰廣東,曰四川,曰云南,曰河東,曰陝甘。

長蘆舊有二十場,後裁為八,行銷直隸、河南兩省。奉天舊有二十場,後分為九,及日本據金川灘地,乃存八場,行銷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山東舊有十九場,後裁為八,行銷山東、河南、江蘇、安徽四省。兩淮舊有三十場,後裁為二十三,行銷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河南六省。浙江三十二場,其地分隸浙江、江蘇,行銷浙江、江蘇、安徽、江西四省。福建十六場,行銷福建、浙江兩省。其在臺灣者,尚有五場,行銷本府,後入於日本。廣東二十七場,行銷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湖南、雲南、貴州七省。四川鹽井產旺者,凡州縣二十四,行銷西藏及四川、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甘肅六省。雲南鹽井最著者二十六,行銷本省。河東鹽池分東、中、西三場,行銷山西、河南、陝西三省。陝甘鹽池最著者,曰花馬大池,在甘肅靈州,行銷陝西、甘肅兩省。

長蘆、奉天、山東、兩淮、浙江、福建、廣東之鹽出於海,四川、雲南出於井,河東、陝甘出於池。其製法,海鹽有煎、有曬,池鹽皆曬,井鹽皆煎。論質味,則海鹽為佳,池鹽、井鹽次之。海鹽之中,灘曬為佳,板曬次之,煎又次之。論成本,則曬為輕,煎之用蕩草者次之,煤火又次之,木則工本愈重。此其大較也。

初,鹽政屬戶部山東司。宣統二年,乃命戶部尚書兼任督辦鹽政大臣,外遣御史巡視。後裁歸總督、巡撫管理。其專司曰都轉運使司。無運司各省,或以鹽法道、鹽糧道、驛鹽道、茶鹽道兼理。

其行鹽法有七:曰官督商銷,曰官運商銷,曰商運商銷,曰商運民銷,曰民運民銷,曰官督民銷,惟官督商銷行之為廣且久。凡商有二: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