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部分(第2/4頁)
章節報錯
四十八名。貴州步隊一標、砲隊一隊駐省城,官一百七員,兵一千八百四十六名。四川步隊駐省城,官十二員,兵六十一名。山西步隊二標、馬砲隊各一營駐省城,官二百六十二員,兵四千五百五十七名。陝西步隊一協、砲隊一隊駐省城,官二百二十員,兵三千九百三十六名。甘肅步隊二標、砲隊一營駐省城、河州、固原、西寧,官二百二十一員,兵四千一百二十八名。新疆步隊一協、馬隊一標、砲隊一營駐省城,官一百六十七員,兵二千三百二十二名。東三省第三鎮駐吉林省城、長春、寧安、延吉及奉天錦州等處,官七百五十三員,兵一萬一千八百八十三名,第一混成協駐奉天省城,官三百三員,兵三千五十九名,第二混成協駐奉天新民等處,官三百四員,兵五千五十三名,步隊一協一標、砲隊一營駐吉林,官三百六十一員,兵七千八百七十名。宣統三年統計,除前列外,浙江成第二十一鎮,雲南成第十九鎮,四川成第十七鎮,奉天成第二十鎮,吉林成第二十三鎮,廣東成第二十六鎮駐省城,廣西成第二十五鎮駐省城及桂林等處,先後共成二十六鎮。未幾,武昌陸軍先變,各省應之,而三十六鎮卒未全立雲。
……
國學網站推出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後一頁前一頁回目錄回首頁志一百八
○兵四
△鄉兵
鄉兵始自雍、乾,旋募旋散,初非經制之師。嘉慶間,平川、楚教匪,鄉兵之功始著。道光之季,粵西寇起,各省舉辦團練,有駐守地方者,有隨營征剿者。侍郎曾國籓以衡、湘團練討寇,練鄉兵為勇營,以兵制部勒之,卒平巨憝,其始皆鄉兵也。而邊徼之地,剿有鄉兵。其在東三省者,則寧古塔以東之赫哲部、克雅克部,混同江東北之鄂倫春部,不設佐領,惟設鄉兵姓長。其在黑龍江者,有打牲人,在江以南之錫伯、卦勒察,江以北之索倫、達瑚爾,則附屬於滿營。在蒙古者,蒙兵而外,有奇古民勇。在山、陝邊外者,有番兵,有僧俗兵。在四川、雲南、貴州邊境者,有夷兵,有土司兵,有黑倮勇丁。在西藏者,有藏番兵。皆與內地鄉兵不同,故不詳。其各直省之鄉兵,曰屯練,曰民壯,曰鄉團,曰獵戶,曰漁團,曰沙民。額數之多寡不齊,器械之良窳不一,餉章之增減不定,良以聚散無恆,故與額兵迥異,無編制之可紀。茲特志其始末於後焉。
雍正八年,鄂爾泰平西南夷烏蒙之亂,調官兵萬餘人,鄉兵半之,遂定東川,是為鄉兵之始。
乾隆三十八年,用兵小金川,定邊將軍溫福、定西將軍阿桂疏言,調滿洲兵道遠費重,不如多用鄉兵,人地相宜。四川鄉兵,以金川屯練為強,自平定金川以後,設屯練鄉兵,其糧餉倍於額兵,分屯大小金川兩路,春夏訓練,秋冬蒐獵,有戰事則搜剿山路,退兵則為殿後之用。
嘉慶初,苗疆事起,傅鼐以鄉兵平苗,功冠諸將。詔以鼐總理邊務,令各省督撫以鼐練鄉兵之法練官兵。川、楚教匪之役,官兵征討,而鄉兵之功為多。其勳績最著者,文臣則四川按察使劉清,武臣則四川提督桂涵,湖北提督羅思舉,各統鄉兵,分路剿寇,大小數百戰,遂奏膚功。嘉慶十七年,以雲南邊外野夷倮匪肆擾,而緬寧、騰越各隘皆瘴癘之地,難駐官兵,乃練鄉兵一千六百人,以八百人駐守緬寧之丙野山樑等處,以八百人駐守騰越蠻章山等處,省官兵徵調之勞。其時苗疆底定,亦增設鄉兵,凡屯丁七千人,訓練之暇,開墾屯防田數十萬頃。
道光二年,令直隸疆臣招集團練,修築土堡,互為策應。十五年,令各州縣額設民壯,一律充補訓練,復令各省民壯每月隨營操演,範以紀律。是年,調大小金川鄉兵千名,給以千人之糧,隨營征戰,歸屯則仍食五百人之糧。二十一年,令山東巡撫於蓬萊、黃縣、榮成、寧海、掖縣、膠州、即墨所屬之十三梟,編練鄉兵,互相防衛。又